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一章 礼物
既已撞上,看着难受,那就去管。



人活在世不过是图个念头通达,心无挂碍。



已经做下决定的公孙颜,叫来赵云和夏侯兰,和他们简单了解了一下这个村子面临的问题。



听到的情报何止触目惊心,她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人是靠着什么活着,怎么繁衍下来的。



汉末战乱,缺乏农具耕牛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指导一个老农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下来粮食亩产不过栗四石,约合240斤。



就算一人累死累活伺候了五十亩薄田,缴纳过繁重的赋税,他们能保留在手里的粮食甚至不足以达到一家人生存的最低标准。



若逢天灾战乱,朝夕之间家破人亡化作饿殍。



此时棉花还没有进入中原,葛麻衣衫夹着芦絮在汉末小冰河时期能取几分保暖作用?



缺少工具、砖块土木的价格高昂,平民多住土坯房子遮风挡雨,全靠山中拾柴取暖。



这样的土坯房子,一场大雪,不及时扫雪就会被整个压塌房顶。



一个普通的平民之家就像一颗娇嫩的幼苗,动辄在风雨动乱中举家倾覆。



然而。



看起来绝望的汉末真的没有任何技艺可以解决难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不提公孙颜这个浑身变数的外来者。



本土汉代火墙、温调房等等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但是这些花样基本是上层人的玩意,绝不可能出现在老百姓家里。



世家以奢靡为荣,将这些技艺垄断视为家藏,秘不示人,以此为身份的象征。



掌握这些技艺的世家,只想物以稀为贵,不会有人想着去精研这些技艺,做成白菜价,普及下去,让世人受益。



再看烧炭窑技术,汉代木炭烧制技艺也已经成熟,甚至世家贵族还发展出了白炭、银丝炭等等花里胡哨的名目。



可是平民有几个可以享用到炭这种东西?



一样是属于被上层统治阶级知识垄断,只流传于上层人士的技艺。



做炭烧炭有专人从事,并且自周以来还有掌炭一职来掌管木炭诸事。



平民几乎不可能突破技术封锁,学会木炭的烧制。



而汉代高昂的铁器价格,也让樵采这项工作难以大规模进行。



面临北地严酷的冬季时,平民往往缺乏应对的方法。



只生在夹缝里,天灾人祸后能不能活全靠意志和运气。



了解到这些,她昨晚就制定好了方案,在交易器里买到了《农村火炕系统通用技术规程》和《古法烧炭技术指导》。



公孙颜出生在那个什么都要做成白菜价让国人受惠的国度,站在巨人肩膀上,她先天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比如火炕,原来时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火炕通用技术规程,能让她这个火炕都没见过的人,直接省略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就地选取替代材料,按照标准化流程规则,直接进入流水线操作。



而她付出的代价,不过是花费100物资点在交易器购买一本系统特殊筛选处理过,完全符合当前技术进程,能被汉代人轻松理解的《农村火炕系统通用技术规程》图文版。



又比如土法炭窑技术图和技术难点,在她那个时代已经被改良到有手就行,交易器售价50点。



就算受益者不是她的属民,得不到半个物资点收益也没关系。



这两样东西,是公孙颜不考虑任何利益问题,仅作为一个时空来客,送给这个世界的第一件礼物。



短暂与里魁姜行对话后,虽然没有招揽成功,但是公孙颜也向这个老人传达了自己的意图。



公孙颜拉着赵云、夏侯兰开了一场小会。



重伤未愈,但是苏醒以后精神头不错的田楷也被抬过来。



还有纯旁听的阳丘里里魁姜行,公孙承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