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从1981年卫校开始》正文 第542章 中山医院张教授
止可以通过内镜做检查,同样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各种小手术。



于是内镜这门学科才开始真正被人重视起来。



国外从1983年开始玩内镜诊疗技术,到如今的1988年已经足足发展了6年,技术创新,各类术式发了可谓是日新月异。



原本华国的历史上,一直要等到九十年代才引起微创手术,包括腔镜手术和内镜手术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但在这之前,国内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微创手术”可能会改变外科手术,并且在将来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



可惜这样的医生和专家是极少数。



大多数医生还纠结于职称聘用、福利分房、加班补贴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不能安心发展技术。



东方沪海市中山医院的张伟忠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国内少数有眼光和远见的医生。



他是八十年有机会出国去进修的极少数医生之一,在国外已经见识过内镜手术。



可惜内镜手术在国外也不是主流手术之一,会操作的医生不多,加之仪器昂贵,轻易不会让外人触碰。



所以做为进修医生的张伟忠并没有机会亲自上手内镜手术,顶多就是打打下手。



但他怎么也难以忘记第一次见识内镜手术,那是一例早期胃癌切除术,全程不用开刀,就靠一根管子就轻松搞定。



从那一天起,张教授就对这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微创手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进修回国以后,他也是极力主张自己所在的中山医院能引进内镜技术,成立国内第一家内镜中心,成为引领潮流的新技术开拓者。



可惜八十年代,不只是基层医院财政困难,就算是中山、瑞金、华山这样的顶级医院,同样面临着生存问题。新笔趣阁



毕竟这个年代穷呀,不像后世,全国的病人都往这些医院跑,顶级医院不缺病源不差钱。



八十年代沪海市顶级医院的病源主要就是面向当地人,或者周边县市,病源有限,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也有限。



可沪海市顶级医院那么多,中山医院也不是一家垄断,没有钱呀。



所以张教授呼吁了多年的内镜技术引进还是没有完全成功,或者说成功了一半。



中山医院的“胃肠镜中心”的确是成立了,张教授也成为了中心主任,可是使用的还是老式的仪器,主要用于检查用,并不涉及内镜手术。



这也成为了张伟忠教授的一块心病。



他不甘心,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国内外关于微创手术的新闻,总想着怎么样才能找到突破口。



这天上班,12月的沪海市还是很冷的。



作为南方海边城市,湿冷就如同魔法攻击一样,哪怕人们穿得再厚,冷风也能透透层层布料,一直冷得深入骨髓。



张教授是一路小跑着跑进“胃肠镜中心”的,今天是他坐门诊的日子。



进门后全身都抖了几下埋怨道:“出那娘,今朝哪能嘎冷咯,冻煞塌了。”



张伟忠的本职工作是外科医生,成立了胃肠镜中心以后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成为国内“内镜之父”时,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一个是自己技术不行,国内的内镜人才几乎没有,去国外的医生也不肯回国。



另外一个就是各类型内镜仪,尤其是可以动手术的内镜设备全部需要进口,人家对你技术垄断,那价格只能用天价来形容,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美元。



如果按照国内第一家内镜中心的标准,可以开展临床工作的程度,全套设备+手术室+培训费起码在几百万美元以上。



注意这个“培训费”,真的非常坑,人家就是欺侮你国内无人会操作,所以就会派出几个外国医生来教导你。



然后这个培训费就是天价,人家一天要几千美元,这一个月培训下来没有十几二十万根本拿不下来。



对八十年代国内的穷医院来说,十几万人民币都舍不得花,何况是宝贵的外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