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六章 动荡的世界
来源于贸易,自然不会放过和奥地利扩大贸易的机会,而且搭上了奥地利这条线,就等于同时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和亚平宁关税同盟。



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克拉科夫是波兰曾经最繁华的城市,但此时一条铁路却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



如果能扩大和奥地利的贸易,那么它就能继续昔日的繁荣,但拒绝了就将成为无根之树,早晚都脱离不了枯萎的命运。



只不过当铁路建成之后,克拉科夫自由市也将不再自由,而是受奥地利控制的一颗棋子。



这自然会引起一部分贵族的不满,但是他们很快就被“说服”了,要么用道理,要么用物理。



至于想阻止这一切发生的波兰复国军和波兰民盟成员,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淹死在维斯瓦河里。



普鲁士,西里西亚。



作为普鲁士的纺织业中心,腓特烈大帝最宝贵的遗物,曾经对霍亨索伦的家族最忠实的省份。



此时的西里西亚拥有普鲁士50的纺织工业,同时也是对于税收贡献最多的省份,包买制度已经在此执行了接近一个世纪。



(普鲁士1740年从奥地利手中夺走西里西亚,此时正好是1840年。)



包买制度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商人将纱交给织布工,而织布工则在家中生产预定的衣物。村舍工人根据织品的质量领薪,织品在漂白与修整后由商人售往国内外市场,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一直支撑着普鲁士的经济。



然而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的纺织品市场就一直受到英国和俄国的双重冲击。大量廉价的纺织品充斥着普鲁士的市场,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自然是西里西亚这个纺织业中心。



之后普鲁士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然而奥地利的加入,彻底打破了西里西亚人的幻想。



奥地利的商品通过萨克森疯狂涌入普鲁士,同时萨克森也是纺织业大国,再加上美国人的棉花断供,更是让其苦不堪言。



不过最痛苦的并不是没有原材料,没有市场份额,而是普鲁士政府要求的赋税并没有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