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贤来说,这种奇妙的事情虽然有点超乎想象,但弄明白后就恢复了淡定,毕竟经历过融合山水洞天这种小说里才有的奇遇,还身怀传说中的真气,小心脏早就被练得坚强如铁,就当是中了个小奖好了。笔@趣@阁。biquge。info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只是简单的网络转载,实在有点浪费这次送上门的机会,所以张贤回复这些新闻平台的同时,还提了一下合作的意向,看看有没有哪家愿意聊聊。
主要就是张贤这边可以再提供一些没有发表过的高清大图和原始视频,给那些媒体自己去重新组织稿件或者独家发布,用起来可比转载山水居那种加了很多水印和链接的好多了,而张贤也不要材料费或者爆料费,只要他们的稿子注明这些东西出处的同时,在最后加一条引导读者关注山水居的网络账号的二维码广告就行。
这个要求如果是那些同样是个人经营的自媒体而言,可能并不是很难,大家互相推荐置换一下广告很正常,像山水居的账号,张贤想发布啥就发布啥,只要不违法不违规,谁都管不到他头上,但是对于这些都是一个个大型平台的官方账号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虽然只是一篇文章的文末附带广告,但都是一种资源,而且还有公司和部门的条条框框束缚着,即使有这个意向,也得跟领导请示下或者走下流程,相对来说比较麻烦。
张贤把自己的意思简单说了下,但貌似没几个感兴趣的,他们果然就是对热门话题和内容做常规转载而已,有了张贤的授权同意,只要加个导语就能直接发布到自己的网站或者对应的栏目上,省时省力,没几个愿意多此一举。
张贤也不强求,原来的那篇文章本来走的就是一贯的高技术含量软文风格,里面有很多关于山水村和后面的山林的信息,更不用提那些明晃晃的水印了,反正他们都要注明来源于山水居的账号,也算增加了曝光度,这种都是巨头级别的网络平台发布的资讯新闻,想来只是更新转发也能有不少阅读量吧。
最终只有一家媒体愿意跟张贤多聊聊,也是之前留言说有问题要问的,这家隶属于华夏南方新闻传媒集团的网络账号表示想要做一次网络采访,然后把发现新天坑群这件事当做一个新闻来报道,这倒是很符合他们的风格,因为作为南方最大的一家传统纸媒,即使是网络新闻也追求严谨和专业,沿袭了报纸杂志的部分做法,估计运营网络账号的小编还兼着记者的职责,所以想弄一篇质量高些的原创新闻稿件。
这想法跟张贤一拍即合,反正他看重的只是那个小小的二维码广告,对方想问什么问题,想要什么材料,只要他知道的或者有现成的,通通发了过去,甚至为了方便对方求证,他还把万山县林业局的官网关于发现天坑群的简讯链接给了过去。
没错,当初林子器把这事报上去后,上头唯一的反应就是在官网公布了一条简讯,说青石镇的山水村在无人区山林发现了大规模天坑群什么的,然后科普了一下天坑群是什么,肯定了一下天坑群的各项价值,至于后续就没有动静了,张贤推测林业局的人也清楚那个地方太难到达所以没派人跟进吧,而这类非热门的公务类官网除了内部工作人员估计都没人看,基本还走着上个世纪的风格,布局老套,用户体验不是很好,搜索引擎优化更是基本没有,所以这样的简讯要么没被搜索引擎收录,要么在网上搜索时排到了很后面的页数才会显示。
要不是张贤专门关注过本地相关的各个网站,他自己都不会发现原来上头接到报告后还是做了工作的,其他几家网络平台估摸也没搜到,所以作为合作的回报就给了对方,至于他们要怎么跟林业局联系上再采访就不是张贤关心的事情了,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而已。
现在是一个讲究快节奏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说效率更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事情,要是像张贤这么悠哉地混吃等死,估计他们工作也不用做了,因此当傍晚时分,张贤还在准备晚餐的材料,他的手机就收到了南方新闻的推送资讯,头条赫然是关于“桂西省惊现罕见天坑群,引发国际关注!”的报道。
虽然有标题党的嫌疑,不过也倒不算失实,因为他们就是先从国外看到的消息才跟进的,而重新编写的内容也很有意思,作为一篇采访报道稿,里面还专门介绍了张贤这个发现者,说他毕业于知名重点大学,回家投身家乡的旅游业,按照提前说好的约定,稿件里没有用本名,而是用“张某”代替,倒是提了一句“山水居”的名字,然后接着就是说怎么样发现了这个天坑巴拉巴拉以及已经成为了国外关注的热门话题神马的,当然,主体内容其实是对天坑群的介绍,虽然大部分的数据因为还没有专业人士测量过,都是张贤提供的一些估摸着的范围值,但配以高清大图和编辑过的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