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先不提这1路行军的难度,就说失去补给下进行上千公里野外行军这1点,就注定了俄军的命运。
6月中旬,好容易窜出乌拉尔山脉,俄军只剩下不足4十万人,迎头撞上了5个华夏帝国装甲师,其中4个轻装甲师,1个重装坦克师。
失去火炮的俄军,被坦克装甲车那么1冲,仅仅1周,俄军阵亡、投降、被俘总计3十多万人,俄军主力被消灭。
米哈伊尔2世要在得知骑兵失败的消息后就在寻求同华夏帝国谈判,同时向西方各国求援。
米哈伊尔愿意付出1定代价,保住这4十多个师的部队。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帝国表面上有两百个师的部队,实际上有1半的军队满编率连1半都没有,武器装备更是缺乏。
这4十多个师67十万人,是米哈伊尔手里除了近卫集团军之外最精锐的部队,是俄罗斯帝国主要野战兵力。
1旦丢失了这些军队,俄罗斯帝国将全面处于被动,1两年内缓不过劲儿的那种。
相反,保住这支部队,哪怕让出乌拉尔山,俄军也还有机会。
可惜,赵大宝没有给米哈伊尔机会,俄军80的野战精锐兵力、约总兵力的4分之1,就这么被赵大宝吃掉了。
是役,华夏帝国累计伤亡7万余人,换取了整场战争的主动权。
这个伤亡比接近1比十,比赵大宝预计的1比3要好的多。
究其原因就是,华夏帝国的进攻速度太快了,远远超出俄国人的反应极限,同时俄军的调动速度太慢了。
不论是组织防御,组织进攻,还是组织撤退,都太慢了。
7月初,赵大宝来到了距离喀山只有十5公里的地方,并将指挥部安置在了这里。
随着铁路被修理好,列车炮来到了前线,喀山战役拉开序幕。
防守喀山的是俄罗斯帝国3个步兵军,人数不1而足,但是加起来还不到8万人,全是2线过3线部队。
米哈伊尔2世的将军们丝毫没有信心能够守住喀山,所以便将军队抽调往辛比尔斯克建立防线,事实上已经决定放弃喀山,只是留着拖时间用。
7月初,俄罗斯帝国委托多个国家,向华夏帝国公开提出和谈。
此时正是正式打响喀山战役第1炮的时候,华夏帝国当然不愿意同意。
米哈伊尔2世打的招牌就是这个,正式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俄罗斯出局
();
第(3/3)页
出和谈,你不接受,就要被世人所唾弃,毕竟世人都在乎和平,只有高层才不在乎。
同意了,就给俄军加固辛比尔斯克和喀山争取了时间。
别小瞧唾弃,众口铄金,大家如果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影响还是很大的,例如韩系资本的败退。
不过,刘1鸣并没有在乎这些呼声,许辉也是如此。
至于其他人的想法,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特殊战时,权利集中于首相和皇帝,除非议会召开全体会议,不然首相和皇帝能决定1切。
健康的体制,必须保证战争时决定局势的,只有1个声音。
“外交部已经拒绝了和谈的请求,目前正在和英美周旋,让他们认为我们只是争取更大利益。”
“新闻部门也在努力宣传,在越过伏尔加河之前,会尽量拖住英美的步伐。”
许辉脸上有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不是为了和俄国人的战争,而是为了准备下1阶段,远征欧洲的战争。
刘1鸣的战略计划是防御欧洲,远征美洲,理由是美国的战争潜力更强大。
美国虽然已经被削弱了许多,但是其地理优势已经决定了,进攻他的难度相当大。
和美国不能打持久战,不然跨洋远征的消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