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4章 第174章(第一更)
虽然有詹事府的官员是属于太子的势力,但是在主君强大的时候,詹事府的官员一类是教导太子读书的三师之类的,他们大多遵循礼数,严格教导,不会和太子讨论太多的政事,多是要太子多加学习如何做一个仁德之君,



另外一类都是些小官员,大多数都不是很强大,只是能记录太子的生活,替太子打理日常。



谢继宁则是完全不一样,谢继宁年轻,思维开阔,尊重太子,更加难得的是谢继宁是六元及第,有真才实学,还见多识广,博闻强识。



“回太子殿下的话,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在治理河水上花费很大的代价,大盛立朝不过到百年,在治理河道上面每年都会拨款,因为黄河两岸沿线牵扯上千万的人的生命和日常生产生活。”



“河水的问题从大方向来说,都是决堤,洪涝灾害等方面,但是具体的时代还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臣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如今的黄河主要的问题就是河水数次变道,到处堵塞,乱流,所以治理河道也应该先从这一方面着手。”



太子伴读见谢继宁放下手里的书,然后微微一思索,就讲起来了,而太子正在耐心的听着,赶紧也跟着仔细的听。



“至于治理河道微臣的看法是治河需要治水治沙(1),之前多是治水,臣认为治理黄河……筑堤束水,以水攻沙。(2)……。”



“臣刚才说的是如今存在的问题好针对问题提出的有可行性的办法,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治理黄河并非一日之功,乃是百年大计,长期坚持才行。”



“因为治理黄河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从上游到入海口都联动起来,上游植树造林,中游以河治河,以水治沙。……”



这些东西谢继宁前世采访黄土高坡地区农业区的时候,查阅资料曾经看过的在古代都已经实行过的,都是有可行性的方法,结合几天查到的资料,还有和姚维方、王弘绪一起讨论出的办法。



太子恍然大悟,又拉着谢继宁仔仔细细的问,谢继宁也直接找出相关的资料,来给太子还有其伴读仔仔细细的讲解,直到天晚,宫门要关了才回家。



“主子今天怎么这么晚,我也没有想到让家里给主子准备点吃的带来。”青山一边赶上马车,一边关心的问道。



谢继宁一边喝水,一边将马车的糕点找出来:“有差事,车上还有糕点,我先填一下肚子。”



青山也不多问,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家里的事情,谢家有很多的财产,但是那是属于谢家的,虽然有是在谢继宁的名下,但是谢继宁只是出一下主意,多余的也不多问。



他出门的时候,公中也出了钱,但是谢继宁从小就有自己的是个人财产,府城的庄子,还有商铺,院子,都一直是谢继宁自己经营。



出门一次之后,更是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人才,这些人才都是谢继宁养着的,也只听谢继宁的话,来到京城之后,谢继宁打算暂时不置太多产业在京城,有个院子住就行,毕竟之后能不能走还不确定。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无所事事,每天都只操心好好的照顾谢继宁就行,等于是休假了。



“赵妈妈今天去和人家学厨去了,拿咱们家的菜的菜谱换的,那些大菜的菜谱都藏着的,拿去换的是太太教给咱们板桥的其他人的那些。”



“嗯嗯,这是好事情,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独特的风味,赵妈妈去学一下也是好事。”



对于下属愿意进步这件事,谢继宁是很乐意的,毕竟赵妈妈厨艺精进了,享福的是自己。



谢继宁正在整理资料,就听道小太监来传达皇帝的口谕,宣召自己见驾。



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袖,在翰林院众人的虎视眈眈中跟着小太监去见驾。



谢继宁到皇极殿的时候,发现不只是永安帝在,太子殿下还有几个重臣也在,工部尚书,工部侍郎,还有户部尚书。



一看到这几个人,谢继宁心中隐隐约约的有猜测,大概是为了自己之前和太子说的治理河道的事情。



谢继宁一般想,一边跪下行礼。



“继宁,起来吧,太子说你昨日给他建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