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宋先生, 李唐和王世充的对战,结局早就注定的,正如太宗皇帝所言,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李家在民间一向有好的名声。”
“当日正是隋朝末年,战乱不休, 各方起义不断, 百姓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民间百姓都盼望能够安定下来, 王世充治下动荡不安, 这样的对抗,注定失败。”
“秦琼和单雄信两个人阴差阳错, 各为其主,后面战败,单雄信被杀, 这其中错综复杂, 从道义以及兄弟层面上来说,秦琼对不住兄弟,但是从忠于君王, 忠于百姓的立场来说,秦琼没有错。”
宋先生点头, 却是笑笑不说话。
谢继宁其实说了一通废话,后世对这一段猜想很多,谢继宁心里受到前世影响,所以看法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这样涉及到忠义层面上的, 好说,也不好说,索性谢继宁干脆不说,直接就来了一通废话。
下面说书先生接着说起来下半场,几个小的都认真听起来了。
宋先生则是一直和谢继宁还有应文聊天,聊起圣贤经典,聊起来民生百态。
应文越聊越轻松,只感觉宋先生见识广博,对待事情的看法都是高瞻远瞩,都往大的层面上说。
宋先生心中也惊讶,他深谙人心,自然知道自己问谢继宁的问题,谢继宁敷衍了自己,只是敷衍的比较高明,所以自己不曾生气。
但是在后面的交谈中,在不涉及立场以及表达观点的时候,谢继宁展现了他的博学,天文地理,诗、经、子、集,竟然都有涉猎。
谈论话题的时候,谢继宁还有应文都能头头是道,引经据典的说起来。
宋先生看向自家还在认真听说书的儿子,心里一阵阵的不足。
宋先生聊了一阵的学问,又转问起来几人的家里情况。
应文正想简单的回答一下,谢继宁说道:“我们是中省济州怀安县的人,我们都还尚在读书,我师父乃是青川先生刘方杰。”
“你师父倒是有一个好徒弟。”
“那是自然,我是我师父的关门弟子,自小出生农家,家里都没有饭吃,师父怜恤我,收我为徒,耐心教导。”
“你是出生农家,家境贫寒,我看你们不太像。”宋先生明确的表示怀疑。
毕竟谢继宁一行人一看就不是家境贫寒的样子,毕竟身上的穿戴,装饰都不是简单的。
“说来就话长了,我出生的那些年啊,我们那里还有土匪,又遇到干旱,家家户户连种子都没有,我祖父带领家人,上山种地……”
谢继宁详细的说了自家的发家情况,什么积肥法,在师父的支持下呈交给知县,什么稻田养鱼,什么发展养殖业,改进种植方法,筛选粮种,精耕细作,修水利等等这些。
这些都是谢继宁说习惯了的,今天也只是加了一些关于自家还有师父刘方杰的情况,其他的都是有关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内容,谢继宁曾经在游历的时候和不少的人都说过。
但是他们有些懂,有更多的人是不懂的,但是宋先生很懂,谢继宁说的这些简单,但是确是普适的,在全国各地都可以行得通,是可以作为国策来实行的。
甚至这思想本来就是国策,经过板桥怀安县的发展试验,谢继宁对于产业振兴带动经济发展这一点掌握颇深,在和观一书院的夫子数次讨论之后,更加成熟,并且摸索出一个到处都适用和模式。
谢继宁这会儿就将这模式一一的告诉宋先生,不只是像是在游学的时候,只说实际的执行,还将背后的理论,逻辑都详细的告诉宋先生了。
这些理论,赵怀瑜曾经呈给朝廷过,但是要论这个世界谁对这些理论最了解,还是谢继宁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这点。
农业振兴,产业振兴,一一的说起来,在三人说话的时候,下面的说书先生已经说完了秦琼卖马,说到了《柳毅传书》。
《柳毅传书》是唐朝流传至今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做柳毅的读书人,遇到了龙三公主,龙三公主嫁人之后,被夫家欺负,委托柳毅帮忙传信回来,请龙王做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