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灶诱敌,其实是给聪明、谨慎、细致的敌人准备的。巛</span>
毕竟,一个真正的莽夫,根本就不会去留意那些精心布置的细节,纵马持枪打到天边才是他们的最爱。
只有聪明,才愿意动脑子去考虑对方是否有漏洞,
只有谨慎,才会去用心观察那些细节,
只有细致,才会在观察到细节之后发现隐藏在细节背后的信息。
既然对手既聪明,又谨慎,还细致,那么如果真的只用“减灶诱敌”的策略,显然也是不够稳妥的。
毕竟真的和假的还是有区别的,哪怕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本质上也还是假的,一旦被发现是陷阱,不仅会前功尽弃,更有可能被对方利用,形成无法预知的危险。
所以,在使用“减灶诱敌”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营造一个合适的场景,或者提供足够的额外信息,使得对方在判断上出现错误,或者,干脆在判断之前就有了足够影响判断的主观倾向。巛</span>
就比如,昔年,孙膑就是利用魏军主力返回,在齐军撤退之路上布下了“减灶诱敌”之计,使得先入为主的庞涓错误的认为齐军已经溃散,才有了亡命追击,才有一了庞涓之死。
诱使河北叛军撕破伪装,渡河之后进攻汴州,同样是利用了叛军本身对汴州,对宣武军的贪婪,再加上一个明确的诱因。
至于现在,郭戎很清楚对方的目的:
首先,干掉自己和自己自己率领的这支兵马,从而消除背后隐患。
然后,安安稳稳的拿下汴州,彻底截断长安和江淮之间联系,与此同时,牢牢的将富庶的中原彻底掌控在手中。
最后,立足中原,西眺关中,南下江淮,占据大唐最为富庶之地,进而彻底拿下整个大唐。
这一点,是郭戎结合了自己,吴少雄、韩弘的观点,结合了李诵、李纯、长安的宰府们想法,再加上潜伏在魏博田季安府邸清虚子传递出来的消息,综合得出的结论。巛</span>
而且从现有的战局中得到了验证。
事实上,从激烈的战局中,郭戎还确定一点,对方不仅目的明确,而且进攻和胜利的欲望也非常的惊人。
否则,对方也不可能扛着每天近万人的伤亡,和自己手下的兵马死磕。
而且,可以死磕七天,未必就不能继续死磕下去。
只不过,郭戎也知道,这种程度的死磕不可能永久性的持续下去,士气是有极限的,忍耐力更是有极限的,真无限压榨下去,叛军自己崩溃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如果对方不想自己直接崩溃,在正面猛攻的同时,肯定要尝试其他的思路。
事实上,在进攻兴盛营地的同时,叛军也派出了斥候和少数兵马,开始向两侧延伸探路,而且和坚守小寨的宣武-淮西军进行了交锋。巛</span>
只不过,因为对方试探的兵力本身不足,再加上宣武-淮西军的准备比较充分,体系比较完备,所以叛军没有占到便宜而已。
郭戎可以断定,在正面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对方接下来肯定会把两翼作为的新的突破方向,自己减小两翼的兵力,自然是顺应了对方的计划。
盯着地图看了半天,确定了自己的思路和推断之后,郭戎将自己的目光重新转回了中央位置,兴盛营地附近。
两翼的营地兵力减弱,确实会给对方增加信心,但是也只能是增加信心而已,并不能直接带来胜利。
因为,在郭戎的刻意布置之下,整个战场东西方向上,兴盛-代村-朱寨三座大营依次分布,形成了防守的核心。
同时,以兴盛-代村-朱寨为中轴线,向南北两侧的侧后方平行延伸出数座小寨,形成了总共三层体系。
事实上,在兴盛营地之外,还有第四座独立的大营,只不过那一座营地是叛军抵达之前何芒临时决定的修建的,修建完成的时候,叛军已经抵达,根本就来不及向两侧延伸,是一座事实上上的孤立营地。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