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集。
赶集的那种集。
通常过去时候的老规矩,谁家迎亲娶亲,要是高门大户就会宴请乡邻。
许大强延续的就是这种规矩。
以前的许家湾穷,鸟不拉屎只因不生蛋。
别说婚丧嫁娶弄大集了,就连摆几桌酒席都费劲。
可现在有钱了,这些老规矩就成了一种……姑且算是炫耀的手段吧。
弄个集,什么套圈丢球杂耍溜猴之类的都摆上,然后在设上几桌“薄酒”。
来参加的乡亲呢,也不要你的钱。
来说句吉利话,什么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之类的,接着就坐在席上,好酒好菜贡着吃饱喝足,抹嘴离开。
不为别的,就为积累一份善缘。
都是乡里乡亲的,以后我家孩子出生,各位看在以前吃过酒的长辈份上,不管是遇到了什么,冲着这份情谊,您别和孩子为难。
大抵就是这意思。
当然了,这种事情放到古代现代也都是有用意的。
别的不说,就说孩子出生后的宴请,您各位知道我家得子,看着孩子长大,万一遇到个坏人给抓走了,不说拦一手吧,来知会一声,都是情分。
所以说……这种老规矩乍一看很封建,但实际上各种搭理都已经在祖宗那给玩明白了。
这种婚丧集,在神木不多见,但也不少。
不多见是因为花费太多,最小的集也得是三天,最长是七天。
这期间请把式耍手艺的钱财是一份,吃喝酒肉又是一份,花销很大。
高门大户的,肉得管沟吧?
再怎么流水席,那煎炒烹炸都得齐全了。
酒就更别提了。
不弄个台子,好意思出门?
一般人家承受不起。
所以能办的起这种规模的,都是大户人家。
并且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办。
集市的地点你选在哪,用了谁家的地,在自己的大家族里你够不够资格摆集等等,都是说道。
但放到许大强这肯定没问题。
他家这是三喜临门。
老大家孩子满月,老二结婚加周岁宴。
这集没有七天停不下来。
刚好赶在年尾热热闹闹的,也挺好。
“行,那弄个集,还要弄啥?”
“你莫管了哇,回头呢和你岳父聊一哈,那边的亲戚今年呢都给安排到三亚过年去。都说好了哇,朋友今年在那边有个叫……甚卧龙湾还是甚卧龙岗的地方,弄了片度假山庄。都弄到那度假去。”
“度假?”
“昂,度假,咋?”
“杨蜜本来说给家里那边亲戚发几张购物卡算了哇。”
“购物卡……那也弄。按照一人一万八千八发好哇?你让蜜蜜统计一下多少人,大小孩子都算上哇,一人弄一张,提前给人家送。收了卡,就不怕折腾了哇。咱家远,人家万一不愿意来,到时候人少,蜜蜜心里不得劲哇。”
“好。”
爷俩几句话的功夫,可能就是千把万的花费。
可许大强却一点都不心疼。
娶了人家闺女。
不拿出点态度来,怎么好表达自己多了个女儿这份喜悦和对人家孩子的重视?
这些规矩也都是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办,人家是京城滴女子,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下嫁。
不敢糊弄哇。
……
铁岭,下午。
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