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两百五十九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一更)
“因而才有了这次的文明立志!”



“即你们口中的大治之议!”



“当年百家兴起,百家争鸣,在那乱世之中,诸子游走天下,进而提出了各种主张,从而推进了天下的一统大业,眼下乱世方歇,天下百废待兴、方兴未艾之时,正值大治之始。”



“诸位以往散落民间,切身感受民间疾苦,当对天下治理有不少的深刻见解,故,这次朝廷广聚天下贤士于咸阳,就是想一同探讨天下的治理之策。”



“因而这次盛会有且只有‘治’!”



“也只议治!”



叔孙通在外面高声道:



“我不认同。”



“政治不二分,若是提出的治理之策,跟律法相悖,岂不是也不能执行,那这样提出的治理之策又有什么意义?”



“你也说了。”



“法家是帮助秦一统天下的学派,但乱世跟治世是不一样的,秦法严苛,在治世秦法明显不合适,大秦当更改为政之道,只有这样才能兼容天下之变,也才能实现大治。”



秦落衡抬起头。



摇头道:



“变更?”



“天下的为政之道就四家。”



“法、儒、道、墨。”



“墨家的为政之道太过不切实际,因而大争之世数百年,没有任意一国以墨家主张为执政理念。”



“墨家自然不考虑。”



“而道家主张的是‘道德’,儒家主张的是‘仁礼’。”



“两家的理念都有一定说法。”



“但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孟子说人性本善,而荀子却说人性本恶,而人其实是善恶一体,依靠道德和礼仁来治理天下,终究是太过虚妄,不切实际。”



“若天下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以儒家的仁、礼,道家的道、德来治理,但仁、礼、道、德何时有过明确标准?那是不是意味着道德、仁礼的解释权,其实是在道家和儒家士子手中。”



“天下士子大多为地方贵族豪强,那你们所谓的天下治理,岂不是又回到了诸侯邦国,到时一乡一治,一里一治,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地一国,天下千国?”



“这岂是天下之福?”



“法家纵然有再多问题,律法却是实打实有明文解释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并不会如道家儒家那般唯心,所以无论秦国日后灭亡与否,华夏这块大地上定会推行法制。”



“法律保障的是底线。”



“而道德、仁礼,只是对人的更高标准,眼下连你们这些士人尚且不能完全遵守最基本的法制,谈何让底层民众,一步登天,直接进入到德治、礼治的社会?”



“你们的想法太不切实际了!!!”



------题外话------



补充解释一下。



中国一直都是法制,从来没有推行过所谓的德治和礼治,儒家和道家思想,也一直都是作为对法制体系的补充调和。



明天会多更的。



7017k
(3/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