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知府现在都舍不得让百姓挨饿,更别说到了大冬天了。大人总会想出法子让你们过个好年的。”
大家已经有些被说服了。
明先生见此,继续说道:“咱们的知府可不是一般人,崔大人乃世家大族出身,又是陛下的宠臣,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景宁伯了。知府大人有能力,又爱民如子,咱们有这样的知府,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在明先生的一再吹捧之下,大家的心渐渐定了下来,有些家中难以为继的人,已经打算去衙门借粮了。就算是没有需要的,也打算着回去后与乡亲们说道说道。
像明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有可能是茶楼酒馆的说书先生,有可能是游方术士,有可能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们……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普及政策,去给百姓们分析利弊,渐渐地,来衙门借粮的百姓就多了起来。
叶蓁蓁见到这个情节,不由夸道:“周武、吴三,你们这事儿办得好,这才一天呢,效果就如此显著,再多等几日,来借粮的百姓们就更多了。”
周武连忙说道:“此事多亏了吴兄,多亏他认识的人多,才有这样好的效果。”
崔维桢也对吴三赞善有加。
吴三被夸得十分不好意思:“我们只是找人传话罢了,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之所以会效果卓著,完全是因为郎君您民心所向啊。”
作为曾经的普通老百姓,吴三是最清楚大家的想法了。
哪怕是没见识的百姓们,心中自有一把秤。若是换了另一名知府,哪怕对方被夸得花团锦簇,只要他心中没有百姓,大家都不愿意去相信他。
而他们家的郎君,百姓愿意相信他,这才是所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