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2章 文圣和武圣
姬发指责帝辛的第二条罪状,是不修祭祀,不敬先祖,不畏神灵。



在上古蒙昧时代,华夏既有神灵崇拜,也有祖先崇拜。



商朝人会把在战争中俘获的战俘,作为祭品献给自己的祖先与神灵,规模十分巨大,甚至一次会杀掉数千人。



到了商纣王时代,类似活动越来越少,规模也越来越小。



在当时,人们是信天命的,而天命来自于祖先神灵。



只有给神灵与祖先足够的牺牲,才能让他们保护王朝的子民。



帝辛不好好祭祀的神灵,激怒了以东伯侯和姜皇后为首的神权贵族。



周人以此为名,是为了鼓动商人和周军一起反对纣王。



帝辛为什么不喜欢祭祀呢?



因为常年的大规模祭祀活动,使得大量的优质劳动力被白白浪费。



帝辛是想通过减少祭祀行为,增加劳动人口,促进社会生产。



他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可惜却得不到认可。



第三条罪状是不任用亲族,用人不当。



任用亲族,换句话说叫任人唯亲。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任用亲族才是罪状。



帝辛王不任用的“亲族”,代表就有箕子、微子、比干等人。



微子启与帝辛的政见对立,他就联合守旧派密谋推翻帝辛的统治,甚至派人到周朝去请兵。



双方的政见不同,是好事。



毕竟一个王朝,如果从上到下都是统一的声音,那么这个王朝也离灭亡不远了。



但是,微子启等人因为内部矛盾,私通外敌,就是罪不可赦的卖国行为。



帝辛重用的人才,都是来自中小贵族阶层。



商周时代的政·治是贵族政·治,天下是真正的私家财产。



商周和秦汉以后的官·僚·政·治,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此环境下,出身寒微的人,必然会受到来自贵族阶层的反对。



一个人的才能,和出身没有必然联系。



帝辛的做法,反倒有些唯才是举的意思。



《牧誓》中说帝辛:“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这里所说的百姓,并不是现在所知的平民,而是当时的贵族。



上古时代,百姓是对贵族的统称。



帝辛对腐朽的贵族阶层的排斥,给他招来了巨大的非议,导致他站到了整个贵族阶层的对立面。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帝辛的做法,使得他失去了权力基础。



帝辛被自己人出卖,自焚后,不仅他自己,他所任用的人才也遭到了污名化,被称为“奸宄”。



西周建立后,一方面大封子弟亲族,另一方面分封殷商贵族。



其中就包括被封于宋的微子启,更佐证了殷商的灭亡,其实是周人和殷商贵族里应外合的结果。



第四条罪状是收容并任用罪人,重用奴隶。



所谓的罪人,其实是指流亡的奴隶。



在奴隶制时代,各个国家都有大量的奴隶。



奴隶的命运很悲惨,不但要从事繁重的劳动,还要像猪马牛羊一样,被宰杀祭祀。



因此,奴隶逃亡的现象很普遍。



在帝辛时期,对奴隶相对宽容。



他想用优待奴隶的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策,吸引更多的逃奴来到商朝。



从而为商朝增加劳动人口,促进社会生产。



帝辛的行为,激起了其他诸侯国的愤怒,并因此和商朝渐生嫌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