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像是创新类型的工作,这玩意儿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因为它真的会让你变成“机械”一样的形态,心无旁骛到甚至连崭新的念头都很难诞生。
如果硬要说的话,那这玩意儿就是会把人变成可以思考的“机器人”。只会完成程序设定的内容,但是程序设定以外的东西一概不知。
再加上这玩意儿喝多了还有后遗症——如果喝多了,那么就会神经衰弱,意识强度大大降低。
所以这玩意儿对策局才没有投入到大规模使用。
毕竟效果的确比较鸡肋,而且后遗症也很明显。
对于特殊技能类型的人才,意识强度、也就是灵魂强度远远比意志强度来得要重要。
就像是祁光,他要是想要完美使用巴德尔的力量,就需要足够强大的意识强度。
不过,这个缺点对于白令来说倒还好。
因为他的意识强度真的很强。
而且再加上他现在也确实很需要打“镇定剂”。
看着纯白色的药剂,白令眼神有些微闪烁。
犹豫了片刻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把镇定剂朝着自己脖颈狠狠一插!
很快,白色的液体就流进了白令的身体之中,涌动在血管里就像是将鲜血取而代之的新型润滑剂。
当“镇定剂”从血管里逆流而上、一路抵达大脑的时候,白令闭上眼睛、沉下心。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我要看手机并且记录十分钟后需要在意的事情,然后把内容写在我面前的A4纸上。”
这是白令即将变为“机械”之后,会不断贯彻下去的“程序”!
一旦这样一个念头生根发芽,那么在这管镇定剂彻底丧失效果之前,白令就只会机械地不断执行这个程序!
在这样的程序之下,白令或许能够看到十分钟之后的十分钟的未来!
之前在对预知能力进行构想的时候,白令就有过一个想法——能不能在第一个十分钟内预知道的未来,看到第二个十分钟的未来?
打个比方就是,原本白令只能够看到十分钟之后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在这十分钟的未来里,他再次尝试发动能力,然后在未来的基础上、看到更远的未来。
换而言之,其实就是预知能力的叠加。
这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毕竟预知未来这一能力的本身性质就超脱了时间。“十分钟”只是白令自己的限制,而不是这个能力的限制。
在第十分钟的末尾尝试利用能力,或许就能够看到第二十分钟的未来,这大概就是能力叠加的一个基本逻辑。
此前白令也尝试过这样的行为,结果就是能成功、但是却仅仅只能够看到很短的一段时间。
这是因为预知能力发动,需要“符合常理”且“足够合理”。
就好像是上次给洛宏哲那批云上学院的人寻找“夜隐”药剂适配的时候,白令为什么要特意让王伟正一起,还要问他能不能做好“杀死所有人”的觉悟?
那就是因为只有说了这些话之后,预知才能够正确发动。
如果当时跟着白令的不是王伟正而是丁炎,那么哪怕白令再怎么废嘴皮子、他也不可能看到丁炎用针管扎那些云上学院毕业生的未来。
因为丁炎就不是那样的人,这样“不合理”的行为根本不会发生,所以预知未来不可能成功。
但是王伟正不一样。
在说出那句话之后,王伟正就已经做好了杀人也要找出“夜隐”适配型的人了。
所以即便是白令不说,仅仅是站在那个人的面前,未来也会呈现出一种“王伟正毫不犹豫地把针管扎下去”的画面!
这既是合理性,预言能力想要发动的首要条件。
如果不合理,那么就不可能看到未来。
而此前白令尝试使用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