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明第一帝》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川地急报
“九边重镇的戍边将士,靠一句惶恐,就能硬扛着度过寒冬了?



是不是在你们的心里,就从没想过北疆边陲安定之事啊?



若非兵部尚书崔景荣,前几日给朕递了奏疏,朕还不知道,内阁和兵部有司,至今没提及过此事。



那些戍边队伍,要增发战袄,那些戍边队伍,要更换战袄,你们一个个都是怎么当的差!”



人群之中,崔景荣悬着的心,算落了下来。



这段时间朝中风波不断,尤其是钱法一事闹出后,那朝中有司的大臣,特别是诸派的官员,就像是逮住什么机会般,不断向通政司呈递奏疏,还提出反对和质疑的声音。



只是朝野间的这些情况,并非影响到兼领钱法侍郎的毕自严,主抓内政部的孙承宗,钱法革新之事,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甚至内帑已调拨一批银子,移交到西山那边冲制新制钱,为之后逐步更替钱法诸事,做着前期准备。



“袁应泰,你是兵部左侍郎,朕问问你。”



朱由校眉头紧皱,盯向袁应泰的背影,沉声道:“国朝在九边重镇,合计有多少战兵?多少卫所兵?其中存有多少缺额?这次朝廷调拨御寒粮饷,又该调拨多少?”



“臣……”



袁应泰心里一紧,生出冷汗,开始结巴起来。



天子所询问的这些情况,他多数都是不知情的,从万历中后期开始,朝廷对这些实际数额,了解就不是很清楚了。新笔趣阁



在朱由校的内心深处,被文官所把持的兵部,并不具备后续军改的条件。



大明军队能糜烂成这副德行,很大程度上,就跟朝廷不重视兵政有关。



五军都督府被架空。



兵部独掌兵政职权。



该管的事情不管,不该管的事情瞎管。



尽管枢密院设立起来了,可现阶段的枢密院,只具备平叛的职权,至于其他的职权并不具备。



按着朱由校的构想。



想叫大明军队建设彻底改变,枢密院、兵部、五军都督府,将合掌大明兵政,各自管一摊子,以确保大明军队的健康运转。



“皇爷!雄威军呈递急报!!”



乾清宫外,响起王体乾的声响,叫本打算继续质问的朱由校,愣住了。



川地出现情况了。



奢崇明他们还是造反了。



朱由校眉头紧锁起来,眼神变得冷厉起来。



跪着的方从哲、叶向高一行,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心里莫名开始紧张。



“皇爷,川地土司奢崇明蓄意谋反,于川东造反!”



喘着粗气的王体乾,跑进东暖阁的那一刻,就跪倒在地上,双手捧着急报,面色紧张的禀明。



“!!!”



方从哲、叶向高这帮阁臣和廷臣,无不是脸色大变,相互间看了起来,手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



川地竟有土司造反,这对大明来讲,那无疑是一件大事啊。



尤其是方从哲、叶向高二人,下意识就联想到杨应龙造反之事,那一战对大明财政来讲,可谓是平添不少重压啊。



在众人惊疑之际,王承恩已跑着接过奏疏,后转身跑到御前。



朱由校眉头紧锁,心情有些复杂,接过那封奏疏,并非直接打开,神情有些凝重。



秦良玉、秦邦屏他们,肯定能遏制住初期叛乱势头的。



带着这种想法,朱由校打开了奏疏。



“臣雄威军指挥使秦邦屏,臣秦良玉,于巴县呈报:四川巡抚徐可求,未尊枢密院所下公函,妄加揣摩,征调川兵援辽……”



一份洋洋洒洒的奏报,讲明了永宁土司兵在樊龙、张彤他们的带领下,在巴县蓄意造反的事实,陈述了巴县境内平叛的全过程,亦讲明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20余人,在叛乱中被杀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