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政乃国朝之根脉,是兼济天下的核心,国朝的赋役制度,应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正如陛下所设国税处,剥离户部所辖清吏司,涉及关税、商税之权,乃是为更好的精准收税。”
“你说的不对吧?这些时日,我等在税政学院所听,多次听到这个精准收税,这莫不是给尔等提供官缺,所倚仗的跟脚吧?”
“不错!有明以来,国朝的赋役制度都是有定数的,虽有调整和变动,但从没有说过为了收税,就单独特设一个学院,甚至能比肩国子监,倘若是这般的话,这不是对大明所奉科举的践踏吗?”
“你们所言的官缺,是八九品的基层官员吗?你们了解税政学院的考核吗?你们知晓税政学院的淘汰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税政学院的严肃性,不是通过几句谣言,就能轻易动摇的……”
朱由校来到大明税政学院正门,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几名税政学院的学子,立于所摆方桌后,而有大批生员和读书人,接连不断的进行发问。
“少爷,近期从各地进京的读书人,不断增多。”魏忠贤小心翼翼的看着左右,对朱由校解释道。
“明年就是新君所开会试,这些人多来自距京畿较远的地方,所以在了解到大明税政学院之事,难免会云聚于此。
面对种种的质疑声,税政学院这边,每天都会安排本院学子,以讲解学院诸多事宜,渐渐的就演变成对赋役制度的探讨。”
“时间过得真快啊,要不了几个月,就该举办春闱了啊。”
朱由校看着诸多的学子,感慨道:“大明的朝堂和地方官府,又将通过这场会试和殿试,补充一批新鲜血液了。”
科举对大明读书人来说,就像是跃龙门一般,先前寒窗苦读,其中辛苦唯有自己最为清楚。
能越过这个龙门,那自此身份就发生改变。
考中状元、榜眼、探花者,无不是此时代的佼佼者。
能通过会试,参加完殿试,成为大明进士的,亦是该时代的翘楚。
不能说科举不好,儒家思想不好,只能说该教育体系,适合于何种形式下。
如果大明所秉承的思想,依旧以小农经济为主,不想积极对外扩张,那贯彻科举制就够了。
毕竟儒家思想发展到当下,已经算是非常完美的存在,有利于王朝的统治和巩固,特别是愚民的那一套。
靠着儒家思想,只要王朝不面临多方面危机,想要维系基本运转和统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而时下的大明,已步入到王朝统治后期,这是历史周期所造成的,若是不变,若是不改,那命运的车轮就会无情碾压。在朱由校的眼里,儒家思想最不好的一点,就是禁锢了思想,排斥一些非儒学派。
一切的核心,皆是围绕科举,围绕当官而运转的。
或许在这其中,的确有一批人,并没受到该思想的影响,但多数读书人,却深受此思想影响。
大明可不像后世那般,拥有便捷的交通设施,拥有发达的通讯条件,人的思想一旦形成,那三观就很难改变的。
或许在别人的眼里,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守旧,是固执,可他们自己却不这般想,他们明明是维护正统!
思想,永远是最难改变的。
一个人想说服另一个人,将自己所秉承的思想,强加到对方的身上,这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建斗,真是没有想到,我等此来京城赶考,竟遇到这等事情。”张之象眉头微皱,看着眼前辩驳的场景,说道。
“能通过税政学院入学考核,就能进该学院进修,期间通过学业考核,就能被授予相应的官职,外派到各地去从事税政。
这在先前简直是闻所未闻。
还有来京城的这几日,还知晓大明官报这些报刊,这在南直隶那边,都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的确,此番进京赶考,叫我等颇有些井底之蛙的感触啊。”
陈志仁感慨道:“大明税政学院,就目前来看,其实并不能看出好与坏,毕竟谁都不清楚,他们其中所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