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明第一帝》正文 第九十八章:论道(2)
道:“刘若愚,给王老爱卿他们,赐座,斟茶。”



“喏!”



王象乾几人,见新君这般,一个个皆露出各异的神情。



“王老爱卿,你可叫朕好等啊。”



看着发须皆白的王象乾,稳坐龙椅的朱由校,开口道:“朕御极登基尚短,国朝上下杂务颇多。



眼下建虏八旗,在辽东之地磨刀霍霍,面对这样的态势,像在国朝总揽平叛事,这副千斤重担,还需王老爱卿,来帮朕分担些啊。”



作为嘉靖年间生人,王象乾崛起于隆庆朝,一步一个脚印,在大明的威望和名声,都是不低的存在。



想要叫特设的枢密院立稳脚跟,不叫朝中那帮东林党人,生出什么不好的想法,背地里大搞掣肘之举,那枢密院枢密使一职,非王象乾不可!



“陛下谬赞了。”



王象乾微微欠身道:“老臣定会尽自己的本分,替君分忧,替国朝分忧,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沉浮大明宦海数十载,早已叫王象乾磨平棱角,但能力却同样亮眼,且这份稳重,正是朱由校所想要的。



“关于特设的枢密院,想必诸卿都有所了解了。”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正色道:“考虑到内阁和兵部这边,有着诸多政务要办。



而辽东这块要地,关系到大明基业的安稳。



从萨尔浒之战惨败,大明在辽前的局势,就变得极为不平,尤其是在开原、铁岭等地,被建虏窃据后,就更是如此了。



朕特设枢密院,目的很纯粹,就是想从国朝层面和辽东有司,建立起上下通行的联系。”



坐着的王象乾、王在晋几人,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抛开政见这一层面,就新君特设枢密院一事。



王象乾、王在晋也好。



王洽、李邦华也罢。



心里都是很认可的。



从大明在辽东那边,失去战略优势后,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叫人觉得很是气愤和惋惜。



“陛下…臣有一言。”王在晋站起身来,作揖道:“臣赴任枢密院,那总督河道事,该如何处置?”



作为大明的实干派,王在晋脾性直率,嫉恶如仇,然能力却是很强的。



当前枢密院这边,一切处初创阶段,那后续定然有大堆事宜,等着他们去解决。



若兼领总督河道事,只怕两头都做不好。



“此事朕已经想好了。”朱由校微微一笑道:“朕准备擢孙居相,领兵部左侍郎衔,总督河道事。”



大明构建的官制,所分属的职权,是非常细致的。



总督河道事和总督漕运事,看似做的是一样的事情,但实际所分管的职权,却是南辕北辙的。



但他们所肩负的重责,皆是保障大明漕运的安稳,确保漕粮的南粮北运,以及各项赋税的押解进京。



“对诸卿的职务,朕都定下来了。”



朱由校站起身来,朝王象乾他们走来,说道:“另枢密院驻地,朕也命内廷收拾出来,就定在武英殿。



王老爱卿,还有诸卿家,你们在赴任后,便可在朝中院部寺等衙署,抽调一批良才,补充到枢密院中。



朕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枢密院的框架完善,并有效运转起来,跟辽东督师府,取得相应的联系。”



治国若烹小鲜。



像枢密院这一衙署,在大明之前从没有设立过,纵使王象乾、王在晋他们的能力,都是不俗的存在。



但是相互间的磨合,外朝的态度等等,都是需要时间的,幸好眼下的辽前,虽说看起来很乱,不过距离真正的乱,还有半年多的时间。



朱由校还有时间等待。



哪怕用一个月的时间,叫王象乾他们完善枢密院,朱由校也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