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95章 许大茂行动
在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后,祖国大陆对外开放扩大,加速了香江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向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制造业大规模的向北转移,即向祖国内地转移,以谋求成本更低的劳动力和更多的地皮。



其中大约90%的劳动密集型工厂都与祖国大陆有关,与此同时,祖国大陆对资本、技术和国际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促进了香江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大陆约60%的外贸是通过香江进行的,75%的国际资金通过香江筹集的。这就促进了香江作为世界最大潜在市场的进入通道的独特地位逐步形成。



由于具有这种独特地位,吸引了国际上主要的服务公司到来建立或扩大他们的业务关系,从而使香江在较短的时期内变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新加坡、南韩、台湾齐名,著称于世界。



6、70年代香江虽然市场繁荣,但是金融业,证券市场还是莽荒时代。转折点在于1967年-1974年,1967年大规模的市民罢工,政府下定决心整顿警队打击贪污腐败,1974年正式成立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行动过后,香江政府逐渐步入现代化,透明化,治社会雏形渐现,为后来进一步的金融贸易自由化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开始重视民生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强化华人参政。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极其显著——香港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华资迅速崛起,开始在房地产和金融业初显峥嵘。



1969年12月17日是香江金融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由华商李福兆牵头筹备的“远东交易所”(远东会)正式开幕。



这是香江第一个专门以华人为服务对象的证券交易所,打破了外资在证券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之后证券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香江开始实施“十年建屋计划”(1972年)和“居者有其屋计划”(1976 年),土地价格开始上涨,房屋产成了新兴的商业活动。



除了银行信贷业务外,按揭服务又成为新的金融业成长点——不断攀升的房屋价格反过来再刺激投资的需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之间形成正向的螺旋,这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香江从制造业迅速向金融服务业转型。



娄晓娥正是瞅准了这一时机,进入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让娄家迅速崛起在香江成为豪门之一。



1978年内地改革开放,10亿人口的封闭经济环境,第一次展现在国际上,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两边的人都小心翼翼,外国人不敢进去,国人不敢出来。



这个时候香江和香江人就抓住了机会,充当了最好的试验田和润滑剂——天然的血缘地缘关系使得香江人对内地的政治语言体系并不陌生,内地对香江的资金也少了几分戒备。



改革开放早期,在对内地的投资,香江是出于邻先地位,内地快速的复制了香江的模式,创造了一个中国制造的时代。



由于巨大的市场和产量,香江顺利的完成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的桥梁。



70年代,全球兴起放松金融自由的的浪潮,香江抓住了机会,1978-1982年彻底实现资本进出港自由,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由港,政策壁垒的清除加上前20年的工业基础以及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香江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



娄晓娥这次回到京城就是以外商的身份回来投资,受到政府的热烈欢迎,同时也要解决一些既往的恩怨。她带着儿子回到四合院,让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晚上夜不能寐。



几人坐在一起热闹的吃吃喝喝,这顿饭一直吃了两个多小时,娄晓娥在散席的时候,又重新提起了给何雨柱开饭馆的话题。



她征询道:“傻柱,你和子睿有这么好的手艺,我来出钱给你们开一家饭馆怎样?以你们的手艺餐馆生意肯定很红火,虽说子睿平时还要上学,但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到饭馆帮忙,这样不比你在扎钢厂当个破主任,每个月领一点那个死工资强吗?这样挣到的钱都是咱们自己家的。”



白子睿微笑的说道:“嫂子,你10多年没有回过京城了,明天我大哥领着你们到处好好转一转,然后中午和叔叔、雨水姐咱们一大家子聚下餐。”



娄晓娥知道这是在让亲友们接受他们母子,点头说道:“好!明天听你们的安排。”



晚上华灯初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