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泛舟游湖归来已是黄昏,回到驻跸之行宫的孙宁也没急着用饭,便让又一名前来禀报要事的乌衣司司曹到厅上相见。
话说他今日本来一直等着要见的就是此人了,只是被从金陵而来的同僚抢了先而已。
“臣乌衣司司曹萧逸参见陛下。”来人规规矩矩地先大礼参拜,在孙宁摆手让他平身后,才小心翼翼地起身,束手立于下方。
“有结果了?”
“是,臣派遣手下探子人等扮作从两湖等地来江南收购丝绸的商人,已和杭州城里不下三十家绸缎商人有过接触,并从他们口中套出一些内幕来。”
“说来听听。”孙宁即刻神色一肃,追着道。
虽然之前身在金陵时就听说过不少苏杭两地的大绸缎商把持江南丝绸产生和销路,导致这么大一块利润只被少数人所侵吞,百姓朝廷却得之寥寥。
但这终究只是某些人的一面之词,孙宁纵然是皇帝也不好任意妄为,不查真相就对那些大商人下手。所以才会在暗中派出乌衣司的人去作查探,搜集证据与线索。
而经多日的明察暗访,今日总算是有了结果了。
萧逸此时的神情也颇为郑重,开口道:“禀陛下,臣所派与本地绸缎商人谈着购买大宗丝绸一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做着有意推脱。言道手中所存之丝绸数量不多,若是只买几十匹自然没有问题,可要是过了百匹以上,却是不能。”
“那些都是城中有字号的大绸缎商吧?”孙宁迅速又问道。
“正是。其中有几家更是在杭州城里经营百年,数代产绸卖绸的老字号了。”
“这样的大商家,却连一百匹绸缎都拿不出来?他们凭什么做这买卖?”
“据他们所说,是因为手头上的绸缎布匹早就被其他客人给定走了……”萧逸回话道,“虽然这话听着好像有些道理,可要是一家如此倒也罢了,现在是杭州几十家大小绸缎商都是一般说辞,这其中的问题自然不小。”
“唔,查明白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一名商人因为多喝了几杯,还真就透露了其中原委。乃是因为他们都早受制于人,不但收上来的绸缎价格早已定死,连卖出的价格也是定实的,还只能卖与指定的三家。”
“纪、于、周三家?”
“正是。他们统一购入杭州九成以上的绸缎,留给其他小绸缎商的利润大概只在一匹三两左右的银子。”
“真是好大的胃口和手笔啊。”孙宁冷笑。
就是放在江南地界,只要稍作运输,一匹上好的绸缎利润也在五两以上,若是运送卖往北边,这利润更能翻倍。
可他们倒好,真就把这一大块利润彻底吃下了,只给下面的绸缎商人一点汤水而已。
如此一来,商人之下那些织布的,养蚕的又能得几分利?
而与那把持本地绸缎生意的三家之人相比,这些底层的数量可就是他们的几百上千倍都不止了。
片刻后,他才又问道:“可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吗?还有,如此庞大数量的绸缎,他们又是如何转手卖出去的?都卖去了哪里?官府收税几何?”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萧逸只能是不安地低头道:“陛下恕罪,前两个问题那人没说,或许是他不知道内情,又或者心中恐惧,不敢泄露。
“至于最后官府的税收,就乌衣司所查,商税这一块,绸缎税确实是在一年年的降低,到去年时,只得八万两银子,是过去的两成左右……”
“当地官员就没有查一查其中问题吗?”孙宁这话一出,便又苦笑摆手制止了对方的解释。
这个问题他当然能想得明白,无非就是四个字而已——官商勾结。
要没有地方官府的纵容,或者说支持配合,那三家再是有本钱有手段,也做不到垄断杭州绸缎生意。
而作为回报,官府上下自然会得到该有的好处。
既然他们都得了好处了,税收这块自然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只当最近杭州的绸缎短缺,或是卖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