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七章,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铜镜
恭亲王溥伟来到滨海这座城市居住,举行了一些秘密活动。他将这面乾隆时期的铜镜出售,用来筹集资金。



可是,中间商还没来得及将铜镜转交给买主,事情就出了变故。为了隐藏铜镜,这位中间商将铜镜隐藏在了木桌中。阴差阳错,这个秘密就这么被隐藏了下来。



沈瑜看到铜镜的部分经历,也看到了经手过铜镜一些人,对其出处有了部分了解。等到送拍的时候,就可以编一个合理的故事。



银海大厦。



沈瑜背着一个大号的背包,走进了鉴宝现场。



彭经理急忙走上前打招呼。



“沈先生,您这是来送藏品?今天是鉴定的最后一天了。”



沈瑜说:“彭经理,您好。还好我赶上了。”



杨老等几位鉴定师看到沈瑜第四次出现,对视而笑。



沈瑜将背包打开,小心的拿出一个大号瓦楞纸盒。



鉴定瓷器的于老师,看到扁平的纸盒,就开口询问:“沈瑜同学,你这件藏品,是大盘吗?”



沈瑜打开纸盒。说道:“是铜镜。”



陈老师有些惊讶:“哦,这么大的铜镜?”



沈瑜把直径四十六厘米的铜镜摆在了鉴定桌上。



铜镜被拿出来的瞬间,现场安静了。



沈瑜把镜子放下的时候,让镜背面朝上。铜胎珐琅彩以及鎏金铜钮的工艺,瞬间便震撼了所有的人。



几位鉴定专家愣了片刻,随即纷纷站起来,围拢过去。



陈老师和专家组的组长一起将铜镜摆好。



霎时间,光华耀目,满室生辉。



几个人围着这面铜镜,啧啧称奇。



他们反复端详细节,然后开始交流意见。



“这不是唐宋以前的古镜,这是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



“是清三代的工艺特点。”



“这属于观赏器,很罕见的。”



良久之后,几个专家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杨老问道:“沈瑜同学,你这件东西,是清代的铜镜。能说说收藏经历吗,这类藏品传世数量很少,在市场上出现的更少。”



沈瑜可不敢说出实情,万一被家具的原主发现,再来纠缠可就不好了。他说道:“这面铜镜是家藏的物品。之前,我一直犹豫是否拿出来,与家里长辈商量了一下,决定拿来拍卖。”



陈老师问道:“你们家是怎么收藏的?”



沈瑜早就编好了理由,就是他卖砚箱时编的故事。这故事半真半假,只不过,主角获得的物品随时可以换。



杨老听完故事,感慨的说道:“不容易呀,这东西保护的非常好,几乎没有损坏。”



几个鉴定师很快给出了意见,大家都觉得这是清代的御制观赏器,至于说是雍正还是乾隆时期的,因为缺少标准器,所以,鉴定师们各持己见。



陈老师向对沈瑜询问:“沈瑜同学,这是你的藏品,你看是铜镜什么时期的?”



沈瑜早就有了判断,略一沉吟,开口说道:“这面铜镜的纹饰繁密精致,圆钮与环纹的搭配又调节了内区满地缠枝莲的紧凑布局,形成富于节奏的变化。框做菱花形,满雕卷草纹。花纹线条细腻雅致,工艺臻熟,流畅自然。



从铜胎画珐琅的工艺来看,更像是乾隆时期造办处承造的物品。



康熙时期的铜镜有流传于世,与这面铜镜是有差异的。



这件物品与雍正时期的工艺、纹饰,也有些区别。再与乾隆时期的工艺对比,几无二致。



另外,铜镜背面鎏金厚重,气息富丽华贵,鎏金灿烂,釉彩鲜明。富贵之中又呈现出质朴自然的仿古之风。



考虑到清代内廷把铜镜发展成御赏装饰品,摆置于宫廷重要场所。这件铜镜,符合乾隆皇帝的好古思想。所以,这应该是由宫廷造办处所承造的一件掐丝珐琅重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