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上下左右BA
李兴拿着图纸开始了新一代光刻机的研发工作,当然首先进行的是技术论证,毕竟郑南给出的方案是极简到不能再极简的方案,只能算是个最基础的想法。



先不说怎样反射折射能最高效的将穿过光掩模的光线投射在硅片上,还得绕开国外的专利壁垒,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技术路线才行。



郑南也同样没闲着,他跟李兴谈完就打电话给许清风提出借高清相机的事。



许清风很痛快的答应,表示郑南随时可以去拿,当然她也提醒郑南:「第一这相机如果台里要用必须马上归还,第二就是相应的胶卷,台里不可能免费提供。」



两点都在郑南的预料之中,郑南都能接受,但郑南还是询问了关于相机和相应胶卷的购买问题,郑南解释这是因为如果后续开展生产,这相机使用会非常频繁,借用一段时间可以,但长时间借用担心影响不好。



许清风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她表示可以帮郑南牵线搭桥,当然她也提醒郑南高档相机都很贵,从几万到十几万都有可能。



郑南有准备,毕竟后世那些摄影爱好者,哪个不是挂着几万十几万的器材在身上。



不过郑南也表示自己并不是为了摄影,只要清晰度能达标,自己或许并不要那么高档的。



郑南把结果告诉了李兴,李兴听后吓了一大跳,这位技术主任是真没想到一台相机居然能这么贵,连连摇手说:「不要那么好的,只要能捕捉细节镜头的相机都可以,到时候我计算一下底片的缩放比例,有个一两百的就行。」



李兴这是苦惯了的,主动帮厂里减轻成本,而郑南则表示一切以芯片为重,不行还可以向电视台借用,自己到时候多准备点胶卷就行。



李兴随后马上着手计算,很快算出了需要的像素相机,然后郑南带着李兴拿着数据一起去了电视台。



许清风准备好了相机,李兴拿起相机装好胶卷,然后拿出一本准备好的书,在合适的距离拍摄,李兴告诉郑南根据他的计算,如果这个距离的拍摄,能看清书本上的字,那么就证明相机可以。



一连试了好几款,然后李兴拿着放大镜对着底片逐一甄别。



这一幕看得许清风那叫一个目瞪口呆,她询问郑南厂里都是这么搞研发的吗?



郑南对此只能苦笑表示习惯就好,对李兴这种工程师来说,只要能达到目的,根本不要那些花里胡哨。



最终李兴得出结论,除了几十几百块的傻瓜相机,其他高价位相机,清晰度基本都能达到要求。



许清风告诉郑南如果是这些相机,那市面上就有卖,并不需要走她那边的渠道。



「台里需要的很多是那种几万十几万的高档设备,如果你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就在市面上买就行。」许清风说。



郑南点头表示明白,同时也很感谢许清风的帮忙。



郑南和李兴最终也没决定使用哪台,只是记录下这些相机的型号还有各自的像素这些,毕竟方焕志那边的技术都没学完,他这边过早准备相机和掩膜版也没必要。



回去的路上,郑南和李兴又聊起投影式光刻机的想法。



李兴告诉郑南他进行了第一轮技术验证,他认为这种投影式光刻机虽然把光掩模从硅片上拿起来了,但他认为首先还是不要轻易进行缩放投影。



「因为原本投影式的生产工艺可能就会和原本的接触式有所出入,如果再加上缩放,可能生产效率还不如接触式光刻。」



郑南点头同意李兴的想法:「不能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技术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工艺也一样,先把1:1的投影光刻机弄出来再说吧。」



……



与此同时在



无线电厂的生产车间里,红土基金所谓的华区投资代表季新,厂长陈周义都在焦急等待着,而在他们面前,一位何姓工程师正在打螺丝,努力为手中的电子产品做最后的组装。



那经典的红白配色,要是郑南在这里,一眼能认出这就是红白机。



随着最后一颗螺丝拧紧,何工先接通电线做设备测试,在看了一会信号以后才交给陈周义:「厂长,已经测试没问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