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开始变得越来越系统化,直到形成了《黄帝内经》一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了巫医和中医之间的分水岭。《黄帝内经》出现后,原本杂乱的巫医体系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时候,中医正式出现,而春秋时候的扁鹊更是将中医推向了顶峰,到了东汉末年,中医体系日趋完善。中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健全,它是不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得出来的结论。
“《黄帝内经》则是源自黄帝与广成子对话,广成子则也是道家元老,所以说中医也是源自《易经》。可以这样说,道教与中医同根同源,都是《易经》所载规律的应用。只是道教方向是养生,中医方向是治病,而他们都依托于同样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基础。
“所以中医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在中医发展史上涌现出很多的医药学家,比如药王孙思邈、葛公葛洪、神医华佗、山中宰相陶弘景,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这是因为中医的发展和道家的思想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有十道九医,道医同源的说法。
“道教气学说认为气是自然界万物的物质本源。在黄帝内经中气的含义更是多达25种以上。除此之外,阴阳学说也是道教养生和中医理论的基础。阴阳学说源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的四诊八纲,首中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辩证,无不以阴阳为统率。总之道教和中医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某种同源性的关系,两者都吸纳了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易学思想和先秦的道家思想。古代巫术,秦汉神仙方士的实践活动,都曾为中医和道教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为日后两者发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5393&cid=26019241&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