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儿臣是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的。”朱梓见父皇理解了,顿时脸上又有了笑容。
脑海里却想着当年他看到韩度说起官员贪墨的时候,满脸不屑的表情:“靠着贪墨才能捞钱的朝臣,都是废物。大明律编撰的像是个筛子一样,随便用手指一扣,都能够抠出一个斗大的洞来。只要用心将大明律研究一遍,你就会发现满眼都是赚钱的路子,而且还不会犯法。”
别的学子没有将韩度的话给放在心上,以为先生只不过在吹牛而已。但是朱梓却知道韩度是什么人的,而且他能够在书院里靠着坑蒙拐骗,四年都活的潇洒无比,又怎么可能是循规蹈矩之辈?
循规蹈矩的东西对朱梓毫无吸引力,倒是韩度这些剑走偏锋的路数,却极为合他的胃口。因此,朱梓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留意韩度在不经意见表露出的言论,将其正理成册,细心揣摩。
甚至还借着询问不懂的问题,趁机向韩度问一些他疑惑不解的事情。久而久之,朱梓便慢慢的掌握了一门学问,一门在他看来极为有趣的学问。
因此,他才会在从书院毕业之后,直接向父皇提出不要封国,只希望留在京城。因为他的这一套学问,只有在京城才会有发挥的余地。
老朱沉默了片刻之后,问道:“那他们就那么相信你?你什么都没做,他们就心甘情愿的拿钱给你?”
话音落下,好几息都没有等到朱梓的回应。
老朱不由得皱起眉头,提高声音问道:“梓儿?你在想什么?”
“啊?”朱梓顿时回过神来,下意识的回道:“没,儿臣没想什么。”
老朱见了,眼睛顿时一眯,说道:“那你告诉朕,你什么都没有做,那些官员为什么会任由你拿了他们的钱财?”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6689&cid=8744061&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