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章 撒网
第11章撒网



下午,连海嫂子和收成媳妇又来了,这回换连海嫂子给小石头喂了一顿奶。



裤子缝起来更容易,不过半下晌,大小两条裤子就缝好了。



大伯娘拿出她压箱底的老式熨斗来,烧了几块木炭放上,撒点儿水,嗤嗤嗤一阵热气腾腾,夹袄和裤子都熨烫的板板正正。



连海嫂子和收成媳妇看的两眼直冒光,都说这东西太好了,哪天出门做客,一定拿衣裳过来熨烫熨烫,这样板正的衣裳穿出去,赶上城里干部体面了。



缝完衣服,连海媳妇喂了小石头一顿奶,两人就一起告辞回去了。大伯娘做主,把裁衣裳剪下来的一些碎步头送给了两个人,让她们拿回去打袼褙用。



俩个人得了这碎步也算意外之喜,欢欢喜喜地去了。



凌城燕也要告辞,大嫂家的红兵蹬蹬蹬跑进来说:“二叔借来渔网啦!”



大嫂赵二妮拍了小儿子一巴掌,笑骂:“咋咋呼呼的,吵着你石头兄弟,看你爹不削你。”



凌城燕起身笑道:“石头皮实的很,不怕这点儿动静。”



说着,和大伯娘、嫂子们打个招呼,就让红兵带路。



红兵很积极地跑在前头,一边跑一边道:“四婶儿,二叔直接去西河了,去那边打鱼生产队不管。”



凌城燕眯眯笑:“好小子,知道的还不少。”



红兵嘿嘿一笑,露出掉了门牙的豁豁儿:“晌午听俺爹和二叔说的。”



这一天和女人一起做针线说话,凌城燕了解了一些,知道这时候田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都属于生产队的社员,由队里组织一起上工,耕种、修水利、修农具诸般活计,都是分工合作,一年到头,秋收之后,根据一年累积的工分分粮分钱。



当然了,能分多少粮食,还要看各大队、生产队的具体情况、年景等等。



连海嫂子有个姑姑逃荒嫁到了山里,好年景,大平原耕地多,勉强能混个温饱了,大山里因为耕地面积小,地力贫瘠,到如今还是吃不饱饭,说是十几岁的大姑娘都穿不上裤子,只能躺在被窝里,没法出门见人。



不过,女人们基本就在村子里,连公社都没去过几回,对外边的事情了解很少。说起来,也都是听说、据说……讹传、附会多与实际。



凌城燕跟着红兵一路到了村西,小杏也乐颠颠地跟了过来。



王连发借来的是撒网,这是最传统的网具,但想要会用、用好了,却需要一定的技巧。



王连发跟着小伙伴学过几回,勉强算是会撒,撒出去的网不圆,扁不拉几不说,还有缠网撒不开的几率。



水库鱼是集体财产,小娃子偶尔抹个一条半条的没人说,抡网上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王连发选择了南河河道。



南河是一条灌溉人工干渠,丰水期水面有十多米宽,但春季是枯水期,水流量比较小,水面缩减到七八米的样子,这样狭窄的水面,想要撒网捕鱼,又增加了难度。



所以,王连发撒网的成功率就只剩了五成,五成扁扁的渔网撒下去,倒也让他打上来了几条鱼,但都不大,多是小白条、小鲫鱼,最大的是一条巴掌大的鲫鱼崽子。



就这,一群围观的半大孩子也兴奋地不行,特别是王连起家红兵、王连发家俩小子红明、红光,一脸骄傲兴奋,王连发一拖上网来,三兄弟就带着小娃子们欢呼着冲上去捡鱼,根本不用王连起自己动手。



凌城燕带着小杏来到河边,不光小孩儿,连大人也来了十几二十个看热闹。



大人们就没有小娃子们那么单纯可爱了,王连发一网撒下去,没有撒开,网缠在一起了,河沿上两个嘴欠的汉子就笑话上了。



“连发,你会不会啊?这网撒的,下了饺子啦!”



“会撒的一朵花,不会撒的种疙瘩!哈哈哈哈……”



“哈哈哈……”



论撒网王连起不太行,单论嘴,王家大房老二就没怕过谁,他一边解着缠在一起的渔网,一边笑呵呵地回嘴:“你俩夯货行,你俩来?……连试试都不敢啊?那就别在这里说风凉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