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后先不急着说话,卡洛琳等人坐卡车回去研究院,王齐再次用披风把李想裹住,两人骑白小角慢腾腾在吃瓜民众围观中离开。
到研究院已经是晚上,就不开会了,李想洗洗干净,喂过白小角就坐到王齐旁边看他干活。
王国虽小,可最近事情很多,这才离开了两晚,就有文件忙不迭的追过来。
主要是经费,和黑水、黑山的市区改造等事情,还有些灾情方面的文件。
黑水的煤矿地势较低,很多矿洞都灌满了水,抽水机不够,风谷电机一时间也满足不了更多的抽水机需要的电机。而且黑水还没有接入全境电网,煤矿抽水还要发电机来带,电机厂更为难。
王齐回想了一下凤凰电网最近的报告文件,这个月有点乱,短时间内只怕还拉不到黑水。
……用蒸汽动力排水吧。
境内应该还有一些蒸汽机没有转让掉,改一改也能用。
做出批示,给娜塔莎带回去。
休息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餐再听取报告。
还是图解加解说的形式:
“现在裂缝内部以岩体凝结水珠向下方汇聚的形式,逐步为下方降温。昨天我们探测到1260米并看到水面,测得水温为75度,根据上方调查的岩体内部温度判断,下一次地震前,水温大约能降到65度左右。”
还是李想提问:“下次地震再次喷发蒸汽的概率有多大?”
“缺乏要素,算不出来。用基础推论判断,按探测记录作为平均水融汇速度,现有的下方水体量可能是此前的数十倍,即使是上千度的软流层,也需要非常大的接触面,而我不认为软流层会像岩石一样撕开足够大的表面积。”
这就是希望所在。
长期位于软流层上方的岩层会达到数百度甚至更高温度,岩石撕裂并不是镜面断开,其表面积会远大于两个平面,加上地震崩落石块还会增加额外的接触面,因此才能利用地下水汇聚带来巨量蒸汽喷发。
现在经过一轮喷发和降雨,实际把热量散发到了大气和上层岩体里。
下次再地震,裂开的只能是温度更高的下方岩层,随着温度增高,岩石会越来越软,而软质带来的结果就是水体接触面难以突然增大,会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应该先在地下位置煮几天开水,直到所有的水全部沸腾才有再次大规模喷发的可能。
“有没有办法给水体降温?”
“有的,用魔术装置可以加速水体降温,不过深度限制了吊装重量,装置做不了太大,小装置平均工时更多,就算现在开始做也做不了多少,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晚上的时候,王齐已经把想到要问的都告诉李想,所以她继续提问。
“你们认为下方是否已经真正接触到软流层?”
这个问题很重要,关系到浮岛的大小。
按现有的趋势发展下去,各板块很可能要从软流层里拔出来才能起飞,而不是裂成石板。
卡洛琳对此比较确定:“是的,我们统计了两个板块降雨总吨位,按照一定比例估算上次的总喷发蒸汽量,以此计算热值,确定不是两三百度的岩层开裂可以达到的规模,至少有一公里厚度的岩层,温度超过四百度才能做到。”
“为什么不是更大接触面但温度更低?”
“大接触面实际不利于蒸汽喷发,瞬间加热过量的水所形成的压力必然会发生爆炸,不会像我们经历的那么平缓。这种长时间的喷发会有很多水冷凝后重新流回裂缝,如果基础温度不够,以岩层的换热能力,回流水会很快抑制喷发。”
换热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导热材料两端温度差越大,换热功率越高,所以讲到导热率一定会有温度标识,没标温度的都是耍流氓。
卡洛琳的意思是假设接触面积不变,只有温度越高的岩石或软流层,才能达到这种持续喷发效果。
而如果是数倍面积采用低温接触的方式,应该先形成一轮蒸汽爆炸,并在喷发后短时间就平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