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宗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陈瑄又道,“不过我若是知道清理运河淤积会造成贡品延误入京,我断然不敢贸然同意。”
什么事能有皇上的事重要?
“下面又没有报来消息,陈大人如何能未卜先知。”汤宗道,他顿了顿,转而又问,“陈大人,敢问三个月前杭州府可有漕运之事?”
其实这才是他来见陈瑄的本意,之前他在杭州府时,就已经确定,三个月前的江南运河之上,一定是发生了大事,而耿璇身为漕运参将参与其中,如果不是因为两艘大船错船搁浅,那一定还是漕运之事,而但凡漕运之事都是朝廷直管。
所以在王清源不肯吐露实情的情况下,想要弄清楚缘由,最直接的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去京师通政使司查阅圣旨奏疏,一个是直接询问漕运衙门。
显然,漕运总兵陈瑄就在镇江,汤宗回京的必经之路,直接询问他最为方便,也最为清楚彻底。
陈瑄闻言想都没多想,直接道,“的确有漕运之事,正月时,北京行在向朝廷发来急报,言说城中缺粮,需要紧急调粮一百万石,两位也知道,新都建造是朝廷大事,耽误不得,皇上立刻下旨,要我督办。”
汤宗闻言奇怪,“陈大人,这件事我也曾有所耳闻,不过正月的事情和五月有何关联?”
陈瑄道,“自然有关联,汤大人,朝廷每年自江南调往北方各省漕粮也不过三百万石,这次直接就是一百万石。”
他感慨道,“百万石漕粮可不是小数目,我接到圣旨之后,不敢怠慢,立刻调兵,就近从淮安府青龙仓运粮二十万石,以解燃眉之急,从杭州府平陈仓、晋龙仓、云中仓三大官仓调粮八十万石,分批运往顺天府通州仓,不过至五月,还有二十万石不曾发出。”
汤宗一惊,“陈大人是说至五月,杭州府还有二十万石漕粮不曾出发?”
陈瑄点头,“不错,不过这里杭州府也有困难,当时新粮未下,杭州三大官仓粮食余量不足,无法凑齐八十万石,还有二十万石的缺口,而淮安官仓之粮还要供于京师,无论如何不能动,于是四月时,户部上禀皇上,言说入仓和在运,陆续发往北京行在的漕粮已有八十万石,其余的二十万石并不急迫,希望延期起运剩余漕粮,皇上下旨让浙江布政使司民间收粮,补足缺口,要求他们必须在五月二十之前起运剩余的二十万石漕粮。”
在漕粮运输上,太祖朱元璋时期,运粮几乎都是民间粮长负责,但永乐时期,粮长制和漕军制并行,发往京师应天府水路通畅,多为粮长,发往北方顺天府,水路阻隔较多,费时费力,多为专门的漕军。
而在征粮的形势上,地方布政使负责带领各地粮长征收税粮,但税粮入仓之后就归户部直管了,而运粮则是漕运衙门的事情。
所以户部直管的官仓缺粮,就上奏朝廷,而要征粮,皇帝就给布政使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