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三章 面圣
第二天,黄俨果然来宣黄淮去面圣。



武英殿内,朱棣问道,“奉天殿的事情如今停滞下来,你身为内阁之首,认为接下来该怎么办,交给太子还是汉王?”



黄淮道,“回皇上,太子仁慈,汉王机敏,他们都不适合接手此案。”



这句话虽然重点只有八个字,但朱棣很明白,黄淮想说的是,太子过于仁厚,这事要交给他,怕是会旷日持久,说汉王朱高煦为人机敏,那是在夸他,虽然朱棣偏爱于他,但也知道这个儿子天生就不是个省油的灯,让他去就藩,他缠着皇后给自己说情,死皮赖脸就是不肯去,目的就不纯,若是将案子交给他,他急于立功,怕是闯出来的祸不会比纪纲小。



“爱卿可有提议?”朱棣问道。



“回皇上,臣举荐大理寺卿汤宗,汤宗为人忠厚,素有神断之名,自他重新上任大理寺卿,我大明冤假错案着实少了不少,皇上何不让他彻查此案?”



朱棣闻言,眯眼看着黄淮,“你可知三法司联名的口供里,汤宗也是盖了官印的?”



“皇上,臣知道,不过三法司共同会审固然严谨,但也只是适合某些案件,奉天殿的案子牵扯过大,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人办案不见得有一个人好,臣觉得,这个案子当初如果就是大理寺审理,应该不会是今天这个结果。”



说到这里,朱棣忽然想起那天夜里,他找郑赐问过话,也找陈瑛问过话,却唯独在找汤宗的时候被北 京行在的奏报打断了。



“汤宗,这些年来他的确用心做事。”朱棣说完停顿一下,“朕记得当初也是你向朕进言,让他从北镇抚司诏狱出来的吧?”



“回皇上,是臣保举的,臣虽然与他是同乡,但绝没有情分的意思在里面。”黄淮道。



朱棣看他一眼,摸了摸自己唇上的浓密短须,“你下去吧,容朕想一想。”



“是,臣告退。”



黄淮走了,但朱棣却很犹豫,倒不是因为汤宗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曾经把案子给郑赐,没有结果,而汤宗也是前朝臣旧,他会不会最后也因为身份的顾虑,给到自己同样的结果?



他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黄俨,“黄俨,你怎么看?这个汤宗值不值得信任?”



黄俨表情纠结,“主子,这么大的事,奴婢哪里敢擅言?”



“说吧,恕你无罪。”



黄俨犹豫一下,“主子,奴婢觉得黄大人说的也有道理,奴婢曾将三法司送来的口供都看了一遍,普密蓬的招供其实就是汤大人审出来的。”



“哦?”朱棣身子都坐正了,“将口供拿过来。”



“是!”



黄俨拿来口供,朱棣开始细细翻阅......



当日下午,黄俨便来到了汤府,宣汤宗进宫。



汤宗早已在等待,立刻就要去,黄俨却是一把将他拦住,“汤大人,你可知皇上今日宣你进宫所为何事?”



汤宗笑道,“黄公公,我猜就是那天晚上的事情吧?”



“汤大人一猜就中。”黄俨赞道,随即叹了一口气,“汤大人,有些话咱家本不该说,可看到皇上为了奉天殿的案子日日忧愁,咱家也是心中焦急。”他说完严肃地看着汤宗,“汤大人,皇上若是将案子交给你去查,你愿意接吗?”



汤宗道,“为皇上分忧是为臣的本分,若是皇上真的将案子交给我去查,我自然愿意。”



“那便好。”黄俨放下心来。



汤宗入宫来到了武英殿,跪下行礼。



“爱卿平身。”朱棣今天似乎心情不错,没有一见面就说口供的事,“朕记得你是浙江人吧?”



汤宗一愣,没想到他第一句话居然是拉家常,急忙道,“皇上,臣是浙江平阳人。”



“嗯。”朱棣点头,感慨道,“江南多才子呀,都爱踏雪寻梅,吟词作赋,但朕不一样,朕不喜江南的钟灵毓秀,杏花烟雨,独喜北方的黄沙孤烟,策马奔腾。”



他这话说得倒是真的,靖难功成十五年,这位靠篡位登基的皇帝就没在京师应天府呆过几年,更多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