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七十章 始皇帝的暴政?崇祯的悲歌
海禁,不允许私人出海,这些都是问题,朕现在想来,农民出身的太祖确实伟大,但是囿于个人见识、心胸以及童年的经历,让他定制了一番很不合理的国策。”



余道皱眉问道:“据我所知,后人对明太祖的评价还不错。”



老谋子冷笑道:“反正朕已经死了,也就不怕说出来有人诋毁说朕不孝,大明藩王众多,各个不事生产,到崇祯一朝,宗室约二十万人,每年发放禄米共5960万石,超过了当时税收的两倍有余,太祖对他的后人还真是够好,



还为了不惹事端,不准他们从事士农工商等,造成一批又一批的害群之马,还有不准皇后是达官显贵,固然是组织了皇亲国戚,但是也让各个皇子都没有合适的幼年教育。”



随后嘲讽道:““大将军皇帝”、道士皇帝”、“蛐蛐皇帝”、“木匠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可真是厉害。”



余道皱眉问道:“似乎与皇后没有多大关系吧?”



老谋子嘲讽道:“没关系?那你看看始皇帝有如此做吗?汉代有这样的皇帝还是大唐有这样的皇帝?还不是太祖的丰功伟绩,那些皇帝幼年没事干,皇后又教不了孩子什么活计,也教不了什么大道理,只能教这些市井活计。”



姜闻直接喊过,众人齐齐鼓掌,姜闻笑道:“张导的发挥真是厉害,令我汗颜。”



老谋子感慨道:“有些代入罢了,不过唉,我还是觉得这么拍容易出事。”



姜闻哈哈大笑:“老张,屁股决定脑袋,你跟我现在的身份只是演员,不是导演也不是制片,这也是余导找咱们过来的原因。”



老谋子愣了一下尴尬笑道:“确实是我说多了。”



姜闻哈哈笑道:“这就对了,再说了你忘了这是谁的局?我自己审核我自己?”



老谋子哈哈笑道:“确实是我想多了。”



第二天,剧组。



“二场,六镜,一次,action。”



老谋子收敛脸上的表情,缓缓问道:“还有什么是骂朕的?”



余道想了一下说道:“说你刚愎自用,无能,死要面子,



无能、刚愎自用,是因为崇祯期间,内阁辅臣走马灯似的换了五十个,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一直未形成一个稳定的内阁.所杀大臣不计其数,仅总督就有七人,巡抚十一人,其次一生中曾下过六次“罪己诏”,



死要面子的三件事是“南迁”,“与后金议和”,“冤杀袁崇焕”,三件个个都是能置他于死地的重要事件。”



老谋子哈哈笑道:“换人,你们可明白,那些被换了的都是些什么人?



朕需要的不仅仅是只能“时献微益”,而是能够“扶危定倾”的人才!这才是朕不断调换内阁成员的真正原因。



更何况象成基命之流最擅长的是说些空话,漂亮话,做和事老,以及说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压人,于当时可以沽名钓誉,但于实际却没有半点裨益。



对那些真正有才干的,能做些实际事情而不是只会说空话的内阁辅臣,朕还是对他们充分任用甚至抱有感情,如温体仁、徐光启等,



朕所需要的能“扶危定倾”的人才,这样的人在文官集团中相当难得,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既然找不到这样的人,当然就只能通过不停的调换来寻找了。



从另一方面说,当时的那些进入内阁的文官们,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本身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往往干了没有多久,就自知能力不足,或者自知渎职,不断请辞。”



余道缓缓说道:“原来如此,看来确实是我们误会了,那不知“南迁”,“与后金议和”,“冤杀袁崇焕”三件事是什么原因?”



老谋子冷笑道:“南迁、与后金议和?你知不知道大明的国策?”



余道郑重说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老谋子顿了一下,思索良多。



姜闻见老谋子直接喊卡:“这会你需要做的是怀念,想着大明这些皇帝的所作所为,再总结你的死亡,这些都是后人总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7/8)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