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柱子的小妹子,如今才十三四岁,叫于芳芳,还没出嫁呢,也是认识原主的,见到沈佳言,就乖巧的叫沈姐姐。
进了里屋,里头是于家大娘,还有于家几个嫂子和于柱子的媳妇在招呼客人。
屋子里坐得满满当当的,有于家大娘那边的亲戚,也有于柱子媳妇娘家的亲戚。
于家几个女眷昨日就得了于柱子的话,知道他家柱子能升班头,说来还是跟沈佳言有关,因此格外的热情。
拉着她的手,亲亲热热的嘘寒问暖。
不过很快就有新的客人来,于家大娘只得让沈佳言坐着喝茶吃点心,她跟家里人一起又去迎新的女眷客人进来。
沈佳言环视了一下屋里,这里头有她认识的,也有她不认识的。
认识的那些女人,大部分是附近的街坊邻居家的女眷,看到了沈佳言,都露出惊讶之色来,不过却都没有过来攀谈的意思。
沈佳言如今是寡妇,又被赶到乡下去了,看她的衣着打扮,就知道过得不如意,有什么好说的?
再者,今儿个是于家的好日子,真要在今天闹出点什么动静来,搅了人家的好日子,岂不是得罪人?得罪沈佳言一个寡妇不要紧,可得罪了于家那可不得安生。
因此一个个只当作没看到沈佳言。
沈佳言乐得清静,寻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于芳芳亲自端了茶,又端了一盘果子点心过来,让沈佳言先吃。
这殷勤的态度,倒是让柱子媳妇娘家人有些看不下去了。
别以为她们看不出来,她们可是柱子媳妇的娘家人,抓周的小儿子的外家!可是再贵重不过的亲戚了,可她们在于家,也没享受这种待遇啊。
尤其是这于家的小姑子,眼睛都快长到额头顶上了,可没给他们端过茶倒过水。
如今对着一个衣着打扮比她们还寒酸,年纪轻轻的妇人这般殷勤,岂不是打她们的脸?
心里就有些不得劲!
有心想说两句,摆摆娘家人的谱,到底是自家姑奶奶家,加上姑爷如今高升,就有些投鼠忌器。
正犹豫间,几个娘家亲戚家的孩子,在外头疯跑了一圈,进屋来,寻着自家的亲娘和奶奶,就喊饿,要吃东西!
都是男孩子,正是狗都嫌的年纪,一进来,就这般吵吵,不少女眷都皱起了眉头。
于家大娘看着这架势不对,忙让于芳芳将准备好的碎糖片,瓜子和花生还有县城郊区一种小香瓜给端上来,先给这些孩子们压一压。
这别的还罢了,小香瓜是郊区一种特产,绿皮网纹,个头不大,每一个大约女人拳头大小,皮薄香甜,成熟后,浑身都散发着一种甜香,所以叫香瓜。
正是大量上市的时候,又解渴又充饥。
每日里附近的瓜农会挑着担子,将早上刚摘的香瓜挑到城里来卖,价格也还算合适。
一般人家,都会买上几个,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吃。
这些孩子大多是从乡下跟着家里长辈来城里走亲戚,哪有见过这种香瓜的?
顿时眼珠子都绿了。
于芳芳到底年纪小,没经过这样大场面,手忙脚乱的将瓜端上来,却没拿刀将瓜分成一牙一牙的好让人拿着吃,进了屋才想起来,回头去拿刀去。
那小一篓子洗干净,墨绿的瓜皮上还带着水珠的香瓜和糖片,瓜子花生就摆在了中间的桌上。
她前脚才转身,后脚那几个喊饿的孩子,就蜂拥了过去,你抓一把糖片拼命的往嘴里塞,我抓了瓜子花生往兜里揣。
这都不算什么,最厉害的是其中两个小子,一边抓糖揣在怀里,一边还抓起那篓子里的香瓜,这个啃一口放到一边,然后又摸起一个,再啃又放到一边。
一时不说于家人,大半个屋子的女眷都看傻了眼,还有这样的操作?
有人忍不住就嘀咕了一句:“这谁家的孩子?跟八辈子没吃过东西,饿死鬼投胎似的,这让别人怎么吃?”
就有人打圆场:“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