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打了千年了,但自家的小少爷大小姐的成年礼,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马虎不得的!
这不,打仗的就是打仗的,做工的就是做工的,两族成年礼的主角,封家小少爷、刘家大小姐则带领着一群少年,在江边摇旗呐喊——不只是为打仗的摇旗,还为那些正在江上修筑的工人呐喊,每日如此!
更重要的是,封氏这边,众少年得到长辈们的旨意,自然是要起哄的,潜移默化之下,他们每天都会喊几噪子——对面的是他们未来的封家少奶奶……
当然,刘氏那边也豪不示弱,刘氏一族的策略就是,你们家小少爷,未来是要入赘我们刘氏的……
类似的喊话,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老一辈是肯定不会出面参与的,就是这小的一辈,双方从小就开始隔河对喊,连满月宴双方互送的礼,都被形容成了聘礼,只是一个是娶,一个是入赘的说法,总之看起来,都是非嫁不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南风压倒北风!
说来也怪,两族的少年们,在相互喊话的过程中,都保持了高度的克制,显得非常有文化水平——那就是,两族都不会开恶口,大家都是就事论事,不会恶语相向,一句脏话都不会出现。
少年们精力充沛,可以从早喊到晚,除了上学堂吃饭睡觉的时间,几乎都用来互喊了。
这也形成了十余年来,两族之间的西江江畔,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
同时,在两族之中,也形成了一个定理:自家的小少爷,长大了是要娶对面大小姐的;自家的大小姐,长大了是要让对面的小少爷入赘的!
这个定理,引发的后果就是,两族默认了这门亲事的存在,也就不会有人会起念头,给小少爷大小姐说亲的念头!
你还别说,隔江而望,双方从小就认识的!江上是有小船的嘛,少年们的胆子可比大人们还大,都是生活在江边的人,水性也都从小就练出来的,平时对喊不说,还会摇着小船到江中,面对面的喊话——都是文明人,只喊话,绝对不会打架的!
每逢双方少年们摇船到江中,就会有大人摇另外的船在一旁陪同,毕竟西江正中部的水非常的深,少年们虽然有一定的水性,但安全还是要注意的。
于是,隔山差五的,就会在江中上演一幕——喊着喊着话,就对起歌来。
这才是重头戏啊,让大人们最喜欢的重头戏!
因为这小少爷跟大小姐,总会换着花样的对歌,还从来不会带重复的!
对歌不说,还会对诗对词。
慢慢的,大家都习惯了,特别是两族的先生们,还会特地问清楚,自家小少爷和大小姐,什么时候要去江上吵架,他们要陪同一起去,他们也要学习啊!
少年们互喊之际,两族的大人们则在一旁指指点点品头论足,时间久了,大家一致认同:嗯,这俩就是天生的一对!
有时候,大人们也会帮腔,喊上一两句,无非就是说,“我家小少爷(大小姐)如何如何了,娶你们家的大小姐(小少爷)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总之一句话,吵归吵,平时打归打,但是涉及这俩,绝对不会大伤和气的!
大人们打了一年,少年们吵了一年,日子就这么过去了,苗年节如约而至!
苗年节,每年的具体时间是不同的,比如这一年,就是在成年礼的九天后才是苗年节。
两族在成年礼前半个月就停火休战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成年礼的最后准备中。
大人们停战了,少年们可没停,依旧是每日换着花样在江中互怼。
这个时候,两族在江上修筑的,用于成年礼宴席的连片船已经全部成型,中间距离仅一步之隔,少年们已经可以不用摇船前往了,直接走上连片船,就这么站在江上吵架,热闹非凡!
远道而来的土司客人们,也被这景象给逗乐了,大家怎么看都觉得,这就是小两口带着一帮人在吵架,吵累了,喝口水休息一下继续对歌,对诗,对词……不存在谁输谁赢,到时间了,大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成年礼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少年们不吵了,没时间吵,还有一大堆仪式要做,哪有时间去吵架!
仪式就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