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想叶鸿昌的话,他对二老爷被樊驸马等人所接受的理由还是很赞同的。
确实,他们混迹商场久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人处事多多少少有些圆滑油腻。樊驸马连官场上的人都不喜,更何况他们了。
叶鸿昌望着跟樊郁说话的叶鸿盛,叹了口气又道:“以前买卖不好的时候吧,愁;现在买卖太好了吧,还是愁。你看,这年关将至,本来我跟二弟要回临安了,偏现在茶具红火起来了,我预计接下来几日会有很多人来买茶具,我不在还好,二老爷要是不在,还真不好办。”
黄耀祖这段时间跟叶鸿盛一起共事,对这位二老爷的性子也算是了解了。
他道:“二老爷肯定是想回去过年的。他不可能为了多卖茶具就留在京城里。”
叶鸿昌本来还纠结呢,一听这话他就不用纠结了,笑道:“也是。我这位二弟,是个恋家重亲情的。”
现在对于京城集香楼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这个大东家,反而是他那打小不善言辞的二弟。二弟都要回去过年,他自然也得回去。
于是腊月二十七这日,叶鸿昌和叶鸿盛从京城赶了回来。
满府都很高兴。
“爹,您不知道,现在咱们的集香楼在京城可是出了大名了。”叶鸿昌坐下后满脸兴奋地道,“这过年了,不是家家户户要宴请吗?如果能在咱们集香楼买到一套茶具,依着二弟教的法子摆个茶席,泡个茶,再配上琴声、萧声,高雅的赞誉之声就会随之而来。咱们的茶具买卖可红火了。”
要知道,他们一套茶具卖得并不便宜。量产的都得一百两银子一套;造型特别别致,只做了五套,限量出售的,能卖到五百两银子一套。
但京城权贵多,有钱人多。越是价格高的东西,倒越彰显他们的身份地位与富裕。尤其像樊郁、谈轩这样的,遇着特别喜欢的,价格更贵他们都舍得掏银子买。
被他们这么一带,集香楼茶具的逼格就出来了。人人以拥有一套集香楼的茶具为荣。
尤其是那本《茶经》由樊郁那群人之手扩散开来,京城权贵再也不敢说散茶低贱,只有喝团茶才能彰显身份了。
叶崇明一听顿时得意了,问道:“他们是如何评价那本《茶经》的?”
叶鸿昌便将他听到的赞许说了一通。而向来谦虚的叶鸿盛,也没因此书是女儿所著而闭嘴不言,把樊郁等人的话也复述了一遍。
叶雅茗只得再次重申:“这书真不是我写的,是我梦里梦到一个叫陆羽的人写的。”
不过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夹带了私货。
陆羽所在的时代,还是以团茶为主。如果照抄出来,不符合叶雅茗的诉求,所以她在“五之煮”原有内容后面又加了一段泡散茶的方法;在“六之饮”陆羽批评加葱姜煮的茶水如“沟渠间弃水”后面,加了对散茶之味的赞许与推崇。
另外,大晋是架空朝代,《茶经》“七之事”便不能要了;叶雅茗对于大晋的历史虽然通过看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很浅薄,浮于表面,对于大晋的茶史茶政更是了解不多。她可不敢下笔补写这一段,干脆将“七之事”给全部删掉了。
还有里面涉及到的一些茶叶情况与大晋不符的,她都有增减修改。
写完后她拿给叶崇明和智能大师看时,一再强调这本书是梦中陆羽所作,两人却还是把著作权扣到了她头上。对此,她也懒得再争了。反正在她的请求下,大家都不会往外传,说这书是她写的。
等大家都百年后,大晋茶史上留下的就只有陆羽写的《茶经》。
叶家人现在已经学会不跟叶雅茗争论这个问题了。不管是不是梦到的,反正这本书出自叶雅茗之手,那就是他们叶家姑娘写的。
就算这本书现在不对外公布真实作者是谁,但智能大师知道啊,以后肯定也有被发现的一天。这可对叶家茶叶的名声大有裨益。
“你说又写了别的书,写完了吗?樊驸马追着我要呢。我跟他说书放在临安没带上去,等年后你大伯去京城,他肯定还得去追要。”叶鸿盛道。
“写完了。”叶雅茗道,“是关于茶席的。”
因为家族企业做的是茶生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