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二章秦琼身后有高人
日升日落。



长安。



两仪殿内。



李二手中抓住一本秦折,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这已经是他看的不知道第几遍了。



百官的近两千份奏折,每一份,李二都仔细看过,言之有物的,推敲、琢磨,言之无物的,一笑了之,人家费尽心力琢磨的这点东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份恭敬。



没有办法,自己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官员都能言之有物,那样不太现实。



一份份的奏折,一个个的建议,李二要细思、考量,是否正确、是否能用。受的教育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所处的立场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看法自然也是不同。藲夿尛裞網



李二考量的标准是简单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这个建言献策,是否利于李氏皇朝的长治久安?对于他来讲,其他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唯有这一条最真。



读者身份证-563743675



这次,自己的臣子们是让他满意的,大到国、小到家,各种良划美策,层不出群,当然也少不了怼天怼地怼自己的折子,对于这些统统一笑了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想做一个明君,那就必然要有一点胸襟气魄,再说,就他们那点道行,照魏大喷子还差得老远,根本不值一提。



有的臣子,用苦口良言想让自己对他加深一点印象,有的臣子谗言佞语企图迷惑于自己,当然也要允许那些邀直买名的喷子存在。



大多数的折子,总有那么一两句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东西,但是,却没有一份折子,能和手中抓着的这一份相提并论。



大才!



国之栋梁!



这份折子,从朝政国策始,至教书育人终,洋洋洒洒近万字,三十多条建言献策,无一不切中要害、针砭时弊,每一条都把缺点危害讲的明明白白,更难能可贵的是,针对每一条,还给出了改进方案或补充办法,这就很了不得。许多人,可以指出问题所在,但是,怎么解决问题,却束手无策。这份折子不同,不但指出问题,还讲明解决的办法。



哈哈哈,杜克明刚刚因病暂退,上天又给自己送来一个大材,幸哉?幸甚!



人才啊。



写这份奏折的是秦琼。



李二不信,他认定,秦叔宝只是一个跑腿的,他能做的,可能就是点灯熬油把这近万字抄写了遍,趁着上朝的工夫递上来完事。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唉,也难为了秦叔宝,抄写近万字也是不易。



小眼睛、短发、厚黑又无耻的一个影子浮现在李二的脑海中。



牢房中建言献策、马蹬马鞍马蹄铁、算计卢氏、灭突厥献策、弄炸弹、提纯卤盐之法,草原羁縻策、筹建学院等等等等,还有贞观犁、朝堂救李靖弄险,一桩桩、一件件,每件事情或让自己耳目一新,或让自己受益无穷。



损失啊,每每想起那个小子一时不能为自己所用,李世民就叹息不止。



难道是那小子所为?



李世民把秦朗的过往之事,回想了一遍。不像,不像啊,不是一个人的手笔,那秃小子冒进有之,可惜还是太稚嫩了一些,这份折子不像他的风格。



李二从折子中看出一点老成谋国的味道,和那小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行事风格相比,这份折子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不应该是同一人所为。更让李二确认不是同一个人的是,这份折子从方方面面,提出的建议和办法,这是一个对大唐有过仔细研究,清楚时政方针的人,才能弄出来的东西,以自己对那小子的了解,他的东西更多的是集中在奇思妙想和突施妙策之上,对这种系统的东西,了解的却是



五⑧16○.net差强人意。



更准确的讲,让那小子出个主意想个点子,能行,但是,让他对现行国政系统的点评一番,那就别指望了,自己不夸张的说,那小子对现在的国策只是一知半解,这一点,已经验证过,许多的东西是错漏百出,前言不搭后语。



秦叔宝身后有高人啊,谁呢?



必须找出来,宰辅之材啊,不能让大贤遗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