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齐国军队兵分两路,一举攻破了令支国,见势不妙的令支国大将军速买,和国主密卢逃往孤竹国去了。
齐桓公从令支降臣处了解到,这孤竹国原是商朝时就有的一个诸侯国,也是殷商王族的后裔,子姓国家,说起来,和宋国倒是同根同源。
商朝时期这孤竹国是东北边界的一个诸侯国,在现在的河北省卢龙县附近,北戴河旁边。
孤竹国负责守护殷商东北边疆,到了商朝末年,孤竹国主有两个贤能的儿子,哥哥伯夷,弟弟叔齐。
父亲更钟爱弟弟叔齐,就打算将国主的位置传给叔齐,可是弟弟却推辞说,国主的继承权应该是哥哥的,而哥哥听说父亲更钟爱弟弟,也不肯继承孤竹国。
于是这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就干脆一起离家出走,谁也不继承爵位。
这兄弟二人听说当时的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善待老人,就决定往岐山方向去,当伯夷叔齐兄弟二人走到黄河岸边的孟津渡时,正好遇见周武王姬发带兵讨伐商纣,这时周文王姬昌刚死,周武王姬发是带着父亲的灵柩牌位在打仗。
这还了得,思想传统的兄弟二人拼死上前,拦住周武王姬发战马,说“你父亲去世,你不先让父亲入土为安,守孝三年,却在这大动干戈,这是不孝呀;你们西周作为殷商的臣子,却攻打自己的君主,这是不忠呀。你的仁义都到哪里去了?!”
周武王身边的大将见这两个家伙如此迂腐,顽固不化,冲撞他们的主公,就想把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乱刀砍死,被姜子牙拦住,说这兄弟二人都是有节有义的人,就只是让人把他们搀扶到旁边。
这就是伯夷叔齐叩马而谏的故事,后世只对他们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对叩马而谏的故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见劝不动周武王姬发,这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也很无奈,很快殷商王朝被周武王姬发灭亡了,他们的最后一个君主,帝辛也就是商纣王,自焚而死。
可是这两兄弟不管商纣王是不是暴虐残酷,他们只知道那是他们的君主,如今被一个诸侯国主姬发给弄死了,天下就变成了大周朝了。
这伯夷叔齐两兄弟也很轴,发誓绝不吃周朝的粮食,就在首阳山挖野菜吃。
这就是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的故事。
可是有一天遇见一个首阳山下的村妇,那村妇嘲笑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不食周粟,可是这首阳山的野菜也是大周朝的呀,你们怎么就吃呢。”
这兄弟二人一想,是呀,于是连野菜也不吃了,就活生生地而死在了首阳山上。
临死前还做了一首诗“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cu)兮,命之衰矣!”
“登上西山呀,采摘那里的野菜。暴臣换暴君呀,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呀,何处才能让我们安身?唉,我们的命运就这么悲催吗!”
伯夷叔齐的故事能在后世广为流传,得益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特意做了列传。伯夷叔齐是我国古代隐士的代表,他们不追名逐利,只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就连孔子在《论语》里也对伯夷叔齐大家赞赏,说他们是“古之贤人也,求仁而得仁”。
另外哥哥伯夷还是一位古琴大师,他创作的古琴曲《伯夷操》流传至今。因为伯夷生前主要生活在燕山一带。渐渐的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古琴流派,称为燕山琴派。燕山琴派弟子们代代相传,世世相因,琴风所致,云开雾散,天清气朗。???.xxbiquge.c0m
孤竹公子伯夷叔齐死了,可是孤竹国还在,在大周朝时期,孤竹国也逐渐弱小下去,不断和周边的戎人杂居融合,反正也是边境小国,大周王室也不管他,你看,大周朝最靠东北的诸侯国就是燕国,这孤竹国还在燕国外面呢。
可是大周王室不管这孤竹国,齐桓公的管,这次令支国的密卢和速买逃到了孤竹国,就得将孤竹国一起消灭了才行,不然,等齐国大军一撤,这东北地区的令支国孤竹国还是隐患。
这时,驻守葵兹的鲍叔牙派副将高黑运送了五十车军粮到了,齐桓公就让高黑也在军前听令,同时还在山戎降卒中挑选了一千多人,补充到虎儿班帐下,前面虎儿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