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461 一千人的敌人
事到如今,萧文明也懒得扯谎了“王爷所说不错,这家伙勾结倭寇,被我捉住了,就关在我的临海屯里。”



康亲王点点头“关着也好,出发!”



看来毅亲王薨逝的消息是千真万确,在这条大消息的面前,顾乐安是好是坏、是死是活,在康亲王的眼里,已经显得是那样的不重要了。



此次行动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大齐王朝的首都洛阳。



萧文明之前也去过洛阳,但那时走的是水路。



水路有水路的好处,其一是省力,只要登上了船,一切由船工打理,萧文明和他的萧家军除了在船上操演一下武艺之外,基本上就是在睡大觉。



但更重要的是太平无事,萧文明这样的大队人马出动,往往一下乘坐的就是由五六艘船组成的船队,怎么可能还会有不开眼的水匪、强盗敢来打劫?



而敢于同萧文明作对的人马,例如白炎教、黑旗军之流,又通常没有足够强大的水上力量。



但是走水路也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速度太慢了。



萧文明位于长江下游,无论到什么地方去,无一例外都是逆流而上,可没有李,康亲王便派出王府护卫里几个办事得体的人,先行一步通知各地的官员——康亲王的队伍过境,所在官员一律不得出来迎候。



至于理由,毅亲王的丧事还是朝廷的机密,当然是不能透露给各地官员听的,那就是说康亲王本人素来节俭、不事铺张,更不愿意骚扰当地百姓,故而要求一切礼仪从简。



这个理由说出去就好笑。



大齐朝在朝的官员谁不知道康亲王是个极爱摆谱的王爷,平时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怎么奢华怎么来的,并且他的奢华还不止表现在自身的个人生活上,就连赏赐下属也都是从不吝啬——逗得他高兴了,随手就是十几两银子,又或是珍贵的古玩字画。



就是这样一个奢侈的亲王,怎么就突然转了性,还说什么要一切从简,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不敢相信。



但是无论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总之理由是说出去了——说不说是我的事儿,信不信那就是你们的事了——总而言之就一条,非要听我的命令不可,谁敢再来无事献殷勤,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少了同沿途官员的来意,赶紧过来回报来了。”



原本康亲王同意萧文明派人去打探消息,就有着试探萧家军战斗力的意图,只是他没有想到萧家军办事这样得力、做事这样有分寸——在这么短的时间,不断查明了来者的底细,并且还没有惊动那只戎羌骑兵,可以说是将侦查工作发挥到了极致。



既然已经确定了那队骑兵是戎羌的人马,那么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虽然经过萧文明的努力,已经暂时视线了大齐和戎羌之间的和平,并且在河套地区,开设了几个市场开始进行互市贸易。



并且根据萧文明掌握的情况,自从互市开始以后,戎羌和大齐之间的摩擦虽然还不时发生,但是大多数只是牧民和农民之间争夺水、草、土地的民间纠纷而已,戎羌大规模的南下劫掠几乎绝迹了。



而大齐朝相印的报复行动自然也不会展开,对于戎羌的防御仅限于戴鸾翔在青岭一带构筑防御攻势——这种行动更多的只是一种未雨绸缪而已,并没有体现多少的进攻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虽然如此,但戎羌同大齐朝之间,毕竟经寻死路,这是在野驴岭一战之后,大齐朝廷权贵的普遍心态。



但是萧文明却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王爷所言极是,如今稳定朝局是第一位的,我们的人马有一些损失并不重要。况且我们就算输了,至少也能重创戎羌,潼关就在眼前,到时自可从容撤回关去,再掉大兵围剿。”



萧文明的建议当然有理,特别是不要惹怒皇帝,这一点更是至理名言。



于是康亲王勉强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同意让自己的王府护卫和萧家军合兵一处,共同对付戎羌骑兵。



于是萧文明便令手下千余人马,排好了阵型,却不一味在原地死守,而是缓缓推进,向戎羌骑兵赶来的方向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S~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