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内部!?”朱棣双眼一亮,但旋即又皱紧了眉头。
“这个没听说啊,而且现如今他们跟帖木儿帝国是死敌,在这种外有大敌的情况下,除非是特别蠢的人,不然的话不会搞内部斗争的。”
“爷爷,您想错了。”朱瞻垶微微摇头,老爷子没有理会到位。
“孙儿说的内部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其他的。”
“其他的?”朱棣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
朱瞻垶见状点了一句:“爷爷您是不是忘了,当初孙儿为什么要让腾骧右卫去那边?为什么非得带上土豆?”
“你是说!?”朱棣只感觉自己豁然开朗!
“没错!”朱瞻垶狠狠地点了点头。
“若是孙儿猜得没错的话,那奥斯曼帝国应该是在栽种土豆这一项上出现了问题,又得知了帖木儿帝国也得到了新粮,还不止一种,所以就急了!”
朱棣脸上泛着一样的神色,而朱高炽则带着些许担忧,其他人则是一脸的迷茫。
土豆的弊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就算是当初朱瞻垶跟夏原吉说过也不是很全面,只有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垶祖孙三人真正清楚土豆的最终问题爆发会面临着什么。
饥荒!大规模的饥荒!足以让一个王朝的人口锐减过半的饥荒!
“爹……”朱高炽深吸了一口气,面带忧虑地开口。
“这……怕不是好事啊……”
朱高炽这话一出口,朱棣也愣住了。
是啊,这好像不是什么好事。
原本在朱瞻垶的计划中,土豆的弊端大概会在三到五年这个阶段爆发,到时候大明就已经积蓄好了力量,可以开始对外扩张了。
而现在,别说对外扩张了,大明连关西七卫的问题都没能解决,更别说还有个倭国了,哪有空去对付远在西方还隔着天堑的奥斯曼帝国?
这要是发展到最后,怕不是会让帖木儿帝国捡现成的不说,甚至还会让帖木儿帝国意识到土豆的弊端。
那朱瞻垶的谋划不说是泡了汤了,但也差不了多少。
“也不见得。”朱瞻垶缓缓开口,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朱棣和朱高炽是明白事情原委的,所以他们是惊讶中带着着急,但朱高煦、朱高燧和宁王朱权是不明白事情原委的,所以他们带着的是求知的目光。
“爹,我这么问您,倘若是您突然接收到奏报,说咱们大明境内所有的稻麦都大幅度减产,那您会怎么认为?”
“所有的稻麦都减产?”朱高炽迟疑了一下,然后就发现了问题。
“对啊!”朱棣猛地一拍手,脸上满是兴奋的神情。
在这个时代的认知中是不存在微观世界这个层面的,倘若整个物种都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们大概率会认为是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这个物种本身就存在问题。
但在发生大规模减产之前,土豆的产量还是相对稳定的。
土豆的产量很高,虽然不耐寒也不耐旱,但基本上在其生长期也只需要浇个三五遍水,这还是在干旱的情况下。
最重要的是,土豆基本上不需要打理,不像红薯一般需要收秧之类的工序。
在这样的前提下,奥斯曼帝国的人大概率不会认为土豆这个物种本身有问题,自然就会认为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所以说啊,我还是更倾向于他们是认为自己不够了解,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个结果。”
朱瞻垶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若是我没猜错,他们此行来是为了请教土豆的种植方法的,而且他们现如今肯定知道了腾骧卫的身份,毕竟我们也没藏着掖着。”
“可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要来,那就证明无论是从我们大明宝船队截得了新粮的沙哈鲁还是我们大明赠予新粮的哈里勒都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