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叔你呢?”
朱瞻垶突然想起旁边还有一个人呢。
“怎么,这么着急?”朱高燧笑着开口,但笑声中却带着些许的不屑。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是亘古不变的,现如今他赵王是失败者了,被清扫出去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却并非朱瞻垶的想法。
“着急?”朱瞻垶洒然一笑,显得很是不在意。
“您想多了,其实我一早就跟您和二叔说过,您二位去不去都是可以的,因为不管你们去不去,最终都是会有人去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去的人不一样罢了。”
“您以为我是急着想把您二位送过去?说句难听的,您太看得起自己了。”
朱瞻垶的话越来越不客气,最后一句甚至已经可以说是完全不顾那点儿同室情谊了。
可就是这么一句话,却说的朱高燧哑口无言。
朱瞻垶的话虽然难听,但却不无道理。
看着张口欲言但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朱高燧,朱瞻垶很是不屑地撇了撇嘴。
一直以来,自己这二叔和三叔不管是做了什么他都不曾翻脸过,甚至一直都是好声好气的跟他们讲道理,但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有翻脸的那一天的。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以现在大明的局势来看,汉王和赵王是真的一点优势都没有……
不对,都不用说优势了,他们就连原本还有的那些可能性都完全丢失了。
以前的汉王和赵王是在武事方面出色,是老爷子南讨北征时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而相较之下作为太子的朱高炽在这方面就不行。
不仅不解武事还体型肥胖,就算他是个用兵如神的好手,但也注定了不能上战场打仗。
就太子爷以前的那个体型,上战场还不够添乱的呢。
是以,当时很多的武将,尤其是靖难时期的武将都对汉王和赵王报以好感,成为了他们的拥趸,也成为了他们争夺太子之位的助力。
可现在呢?
自永乐八年的北征之后,朱瞻垶的才能初显,尤其是经过了在阔滦海子的飞云壑外筑京观一事之后,原本作为汉王赵王拥趸的武将们明显开始动摇了。
在武将们看来,大明需要一个强硬的皇帝,比如老爷子,也需要一个强硬的继承人。
武将心中继承人的人选一开始是汉王,后来变成了太孙。
一个仅有能力又有态度,还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为什么不支持呢?反而去支持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人?
当今皇帝靖难上位就已经背负了太多太多的骂名,连带着当初靖难的勋臣们名声也不太好,他们已经经历过一次了,难道还要经历第二次。
一次尚且可能洗清,再来一次就真的洗不清了。
在这个契机下,后又因为朱瞻垶在文政方面的大放异彩,最后再加上果决地斩杀沿海倭寇、北巡时对战鞑靼三王,让朱瞻垶的地位是彻底的稳固了下来。
文臣本就是太子一脉的拥趸,现在又有了武将的支持,朱瞻垶在官员层面已经可以说是一家独大了,这一点就连他爹也比不了。
除此之外,在朝廷清洗晋商和东南海商之后,朱瞻垶所扶持的鲁商刘家一跃成为大明最大的商贾团体,其掌控或其名下势力掌控的商业足以占到大明的四成甚至是更多。
最后,再加上昨天才被再次添了把火的新粮,朱瞻垶是真的上有皇帝支持,中间有官员商贾支持,下有百姓支持。
名正言顺,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民心所向。
这三样加在一起,汉王和赵王还有什么可能?
历史上的汉王是造了反的,但你现在问问他,就算是给他兵马他敢造反吗?
先不说那些兵马愿不愿意服从他,就说天下百姓会坐视不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