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摄影棚,工作人员忙忙碌碌。
仿建的木石客栈基本1:1还原呈现了内地的那栋建筑,同时,为了拍摄取景,也预留了许多方便机位摆放的空间,方便景深扩景。
整部戏在景深上,吴导演下了很大的功夫。
边塞、江湖、庙堂嘛。
自有一番风度。
光源上,这一次吴孝祖比较崇尚自然光,打光组在研究光线上给出了上百种的方案,算是抛弃了以往吴孝祖常用的那种光线风格,算是一种自我的突破。
除此之外。
镜头运用上,这部戏包含了内地与港岛两地的优秀电影摄像师的风格,尤其是顾长卫对于镜头感的捕捉,相当出彩!
很多导演的作品,你一看就觉得没有腔调,这可能就是摄影太一般了!
顾常未的摄像风格有着西部狂野的一面,尤其是这部戏中,大量配合大反差的直射光,影调简明,投影却分明有层次,拍摄出来的效果就很有力度!
相比起室外的大反差直射光,室内,吴孝祖更钟情于散射的辅光和底光。
顾常未这种伤痕美学的习惯配合上潘蘅生、黄月泰,整部电影的光线镜头上就有了感觉,不同于以往港片的现代感,确实具备了年代色彩!
尤其是暖色调的使用。
这个冰冰凉凉的江湖中的那一点情、一点暖是很有必要。他也不想拍摄出来的电影是冷冷的绝望!
那不是他遥望的江湖!
为了让冰冷的主题有温度,摄像机镜头在拍摄的时候会借助一些介质,比如丝绸、窗户、月光、纱布或者其他的滤镜片。
在历史中窥到一片画面与色度打磨出来的淡淡的江湖味道和丝丝伤感。
这是吴孝祖比较喜欢的风格。
快意恩仇又无可奈何,相濡以沫不如江河湖海。
侠?
这个定义吴孝祖交给观众去思考。
他拍摄的只是简单的故事!
剧组现场,工作人员走进走出,叶玮信领着群演在试戏。
摄像机设在预留位置上,地面上不显眼地位置贴着胶带做成的指引箭头,这是方便现场演员走戏。
大群戏,镜头下的拍摄很繁琐。
现场群演有的是来客串的明星,也有一些平日里靠跑龙套为生的龙套,一遍下来,非常麻烦,为了减轻工作量,这种现场指示必不可少。
每个演员,每个区域的演员站姿坐姿都有讲究,错了的话,画面也就乱了。
黄月泰用斯坦尼康架着镜头随着一盆香气喷喷的炖羊肉移动,伙计嘴边哼着旖旎的小曲,旁边的大汉拍开封泥仰头灌酒,酒水落在铁须上,趟过油亮健壮的胸膛,滴在地上,侵入其中。
“咔!非常好,再用俯视镜头来一遍,大家动起来啊,喧躁并不怕,一定融入这个环境之中!”
吴孝祖竖起拇指给演职人员,然后对身边一袭青衫,腰间挎剑的侠女胡音梦补充道:“入场的时候,你走进房门的时候,动作也利索,眼神要游离观察。”
说着,手扶住对方的蛮腰。
护着胳膊,做起示范。
“腿迈进——这一步很重要!整个喧躁的环境是一副生动的画面,你就像是突兀闯进的陌生来客,格格不入。
这个进场非常考验演员,在电影院,你的画面表情全都会被无限放大,既要表现出应有的突兀,又不能唐突的出戏……”
吴孝祖极为认真的重复教导,直到胡音梦颔首。注视了胡音梦两眼,见其确实开始酝酿情绪,吴孝祖又转身对着穿着襦裙,眼角夹着狡黠和风情的邱舒眞招招手。
“注意一下眼神变化~还有形体上的配合。”
“镜头这里要怎么处理?”黄月泰主动询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