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约见邱得根(4000+章节,求订阅~)
意见,至于亚视,他们为什么要跟你合作呢?”



吴见夜哈哈一笑,道:“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来荔园游乐场的原因!”



龚膤露出疑惑的表情。



荔园游乐场的老板正是现在亚视的老板邱得根的产业。



邱得根在香江也是一个传奇性人物。



出生在沪海,父亲也只是一个小商人,在他刚刚升入初中,就家道中落了,邱得根只得辍学打工,15岁进入沪海的大光明电影院当小厮,后来升为司理,21岁时租下大都会电影院,放映国产影片,是一个身无资产的经营者。



不过随后邱得根娶了一位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不过当他来到香江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穷小子,全部身家也不过几百元。



后来邱得根在朋友开的公司做幻灯片广告,并买卖影片。他在上海经营多年电影院,故想在香江重操旧业。香江把影院叫作戏院,那时没电视,去戏院看电影是香江人的主要娱乐方式。



经营戏院自然是在闹市好,可闹市的租金贵,邱得根可望而不可及,又借钱无门。后来他回忆道:“当年由于自己是外省人,粤语又不灵光,不获本地人信任,买东西总是先钱后货,调动资金很困难。”



此路不通,邱得根唯有把目光盯到乡下。他到新界跑了好些地方,最后在荃湾租了一间货仓做戏院。邱得根的原则是能省就省,乡下租金低,乡下人很少看电影,故可以租旧片来放,旧片一天才1港元租金,又可省一笔。



当时荃湾人口仅1o万,除本地居民,还有山寨厂工人,不过也都是从粤省来的农民。邱得根的戏院一开张,果然大受欢迎,时时爆棚。



麻烦事也随之而来。原先这里的人有免费看电影的习惯,一些有钱人做善事,出钱请人放露天电影,或在宗祠货仓敞开门放映。戏院开张,一些农民不买票,不让进就用石子砸灯砸玻璃。邱得根每晚都要守在戏院维持秩序,这些乡民慢慢才习惯买票看电影。



邱得根创乡下戏院放日场的先例。他的考虑是租片以日计算,光放夜场不合算。乡民没有上班工作制,时间可自我调剂。再说乡民居住分散,走夜路颇为不便。



开始时日场门可罗雀,但随着影响扩大,日场的上座率与日俱增,为邱得根赢得可观的票房收入。



邱得根一有钱,就到一个乡镇设立一间戏院,到1958年,他已独立拥有14间乡下戏院,成了新界的戏院大王。



有钱后,邱得根又把目光放到了香江的地产业,不过仅凭他开戏院的那点钱,明显是不够在地产业有所作为的,于是他又盯上了银行业。



不过那个时候香江新界的人,并不相信银行,宁肯把钱放到自己的家里,也不存到银行,而邱得根最早创办的也不是银行,而是钱庄,就更加困难了。



幸运的是荃湾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人放在家里的钱,大家才决定将钱存到邱得根的远东钱庄。



远东钱庄业务渐渐上道,邱德很一下子便成了大财主。存款靠放款赚钱,这是任何银行业人士都深知的道理。邱得根开办了一些小额贷款,他和一些不相信他的存款人一样,也不放心那些贷款人。



虽然不相信别人,但是邱得根相信自己啊,所以他又左手倒右手的,将存在远东钱庄的钱,贷给了自己。



这是当时华籍银行界人士惯用的生钱办法,岂止是为了安全?盈利既多又快。邱得根四处捕捉机会,终于在1961年以15o万港元的较低价,购得荔园游乐场。原业主是张军,195o年建成,却连年亏损。邱得根想:即使我接手游乐场亏本,把这块地皮“腌”起来,等涨起来再抛出,准能卖到好价钱。



邱得根买来动物供展览,添置一批娱乐设备,一时游人如潮,财源广进。



邱得根双管齐下,早在196o年3月就把远东钱庄改组为远东银行。他开办多项银行业务,信誉日增,存款额居新界同业之冠。



同时邱得根还宣布将会兴建新界第一高楼。



这个时候邱得根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另一个巅峰。



这就是邱得根的前半生,虽不说顺风顺水吧,但也至少没有太多的坎坷,不过随后邱得根就陷入了各种麻烦事情中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