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袒露心迹
第一百四十七章:袒露心迹



第(1/3)页



时间还尚早,还未到饭点,苏泽领着朱瞻基回到了他的营帐中,坐下之后先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见朱瞻基还在皱眉沉思,知道朱瞻基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他刚才的那些话。



想想也是,一个人固有的世界观是从小到大形成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轻易改变的,苏泽的一些理念对于朱瞻基来说有些超前了。



思忖片刻,苏泽没有继续和朱瞻基灌输人人平等的理念,而是讲起来时政。



苏泽一边烤火,一边开口说道:“你之前问我,国库没有银子,如何推行教育,当时我没有给你答案,现在倒是可以和你说两句我的心得,你姑且先听着。”



朱瞻基正襟危坐,侧耳聆听,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听那些大儒讲课的时候,就差背着手在后头了。



苏泽倒是没在意那么多,而是缓缓开口道:“在我看来,一个国家想要强盛,不是某一个人努力就行了的,而是要整个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着国家进步。”



“首先我们要明白国库为何没有银子,是大明真的就这么穷吗,答案是否定的,大明不穷,只是银子都不在国库里罢了,至于在谁的兜里,你心里应该是有数的。”苏泽自顾自的自问自答,也不管朱瞻基能不能听懂其中的意思。



“想要使得国库富足充盈,那么首先我们要完善朝廷的法度,不让一些有心人有空子可以钻。”



“再其次,是要想办法让百姓富足起来,民富则国强,一味的想着压榨百姓是不可取的,那是杀鸡取卵,饮鸠止渴,迟早会生出乱子。”



“不能朝廷一没钱粮了就想着加重赋税,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虽然暂时解决了朝廷的需求,可更大的隐患还在后头。”



“为何那些百姓都喜欢将土地投献给士绅就有这部分原因,除了士绅不用缴纳赋税,他们收取的赋税往往比朝廷低一点之外就是百姓害怕朝廷朝令夕改。”



“今年收三成赋税,明年收四成,那么后年是不是要收五成了?”



“朝廷在百姓眼中没有公信力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就拿大明宝钞来说,为何大明宝钞一再贬值?”



“就是因为朝廷那些年乱发乱印,导致百姓不信任朝廷了,朝廷缺乏了公信力,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大明宝钞如何,而是朝廷缺乏了公信力,若是朝廷一开始就严格按照有多少银子,印多少大明宝钞,那么我想大明宝钞是不会贬值的,起码不会贬值的如此之快。”



“百姓说愚昧也愚昧,他们没有远见,只看得见眼前的蝇头小利,虽然目前投献给士绅们土地可以不用交那么多的赋税,捡了个大便宜,可其实更大的坑还在后头,他们看不见这些。”



“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到了那些士绅们手中,百姓无地可耕了,朝廷自然也没有赋税可以收。”



“因为咱们大明优待读书人嘛,读书人倒是得了优待,可这就直接导致了朝廷越来越穷。”苏泽嘴角微微翘起,似有讥讽。



中国封建历史王朝,都是农业社会,经济制度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形式,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制模式有三种:国家所有、地主所有、农民所有。王朝建立初期,朝廷为了安民养生,会偏向于农民所有。



到了一定时候,渐渐的就会发生土地兼并,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失地农民沦为大地主的佃农、雇农。双方矛盾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农民起义就爆发了,国家由此陷入动乱,甚至崩溃。典型的如汉末、隋末、唐末、明末农民大起义,直接造成了政权的解体。



这种情况呈规律性循环,之所以如此,根子出在土地赋税制度上。



历朝历代朝廷都有规定:士绅名下的土地有一定数额的赋税优免权,可以减免赋税、免劳役。他们名下的土地赋税和国家规定农民应缴纳的赋税,存在一个轻松牟利空间。



士绅兼并农民的土地,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用暴力手段非法夺取,而是农民为了少缴赋税,把自己的土地主动放到士绅名下。



比如,国家规定农民一亩地为三成赋税,士绅只收他一到两成。



这样一来对农民可以少交土地赋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