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79章 可怕的海底压强
因为星斑鱼,是具有洄游习性的鱼类,它们虽然比较出名的产地,但活动范围其实非常广阔。



所以李轩觉得,东星斑,跟西星斑,就算不是同一个品种,也肯定有很大的关联。



越想,李轩就越觉得可能。



东星斑不让食用。



李轩摸着下巴,想着能不能想办法,去捞一网西星斑。



捕捞西星斑对其他渔民而言是非常困难的。



但对李轩而言,是切实可行的。



鳃棘鲈是非常典型的洄游鱼类。



由于处于洄游时期的鱼类,往往集合成群,向一定方向作有规律的运动,能在一定时期、一定地点大批出现,因而会形成捕捞的旺汛,并能观察到鱼卵和仔鱼的出现产地。



这些规律很难掌控。



可是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于发展海洋捕捞、资源的繁殖保护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要是其它渔民,肯定没办法掌控这一规律。



但李轩倒是有一个非常蠢,却又非常有效的办法,可以清楚掌控西星斑的洄游规律。



李轩只需要将章鱼分身带在西星斑迁徙的某一条路线上,宛如守株待兔一般蹲点,只要有西星斑洄游,就一定能够发现。



小书亭



其实,鱼类洄游的研究对于开展海水鱼类增养殖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生物学家们在进行海水鱼类增养殖研究时,总是要选择一些经济价值高、洄游距离小、放流后回捕率高的品种作为对象的,摸清经济鱼类的洄游规律,使增殖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鱼类生殖腺成熟时,脑垂体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产生生理上的刺激,而导致鱼类产卵繁殖的要求,在此期间常集合成群,游向产卵场地进行产卵活动。



产卵洄游的特点是鱼类聚集成大群,在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路线,向一定方向作急速的洄游。



产卵期间鱼类的集群一方面是由于性腺激素刺激的缘故,另一方面亦是具有生物学适应的意义,当大批聚集的鱼群到达产卵场后,就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繁殖活动。



曾经就有海洋生物学专家指出,结群性鱼类能更快地找到洄游路线,比较容易地发现某些定向标志,甚至平时单独生活的鱼类,在洄游期间也集结成群。



洄游开始的时间、鱼类的路线和方向虽然因环境条件的变动而略有变动,但是总的趋势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



关于导致鱼类产卵洄游的机制,一般认为受生殖腺刺激与压迫,不得不向着鱼类祖先千百年来的老路走。



不过李轩还知道一种说法,鱼类迁徙,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水流、盐度等作用。



因为外因的变化,促使鱼类逐渐成熟,成熟导致内在生理的变化。



但有些鱼类能自行调节体内外的情况,故无需产卵洄游,无需寻找适当之产卵场所。



而另外一些鱼类不能主动调节体内渗透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则非迁地不可,以求得这种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协调作用。



因此有学者认为鱼类在生殖期间所引起生理状态的变化,可能反应在血液渗透压的变化和血压的变化上。



有人就发现,娃鱼进人澹水时血液中的盐分及血压远较其在海中为低,如果仍处在海区中则会感到不能适应,所以非进入澹水不可。



与此相反,如鳗鲡在开始产卵洄游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因而导致血压的增高,迫使其非人海不可,而且越深越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其产卵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总之,不管是那种原因,导致的鱼类有了迁徙洄游这一习性,星斑鱼会迁徙洄游就对了。



李轩觉得,自己的这个计划,是绝对行得通,并且可行的。



只是西沙那个地方。



李轩摸了摸下巴,西星斑虽然不像东星斑一般,明确规定了不准食用。



但其实捕捞西星斑比捕捞东星斑更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