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十二章 上头版头条了
第二天一早来到厂里,李昭就被送过来的报纸吸引了,李昭检查产品质量的照片非常醒目的印在了头版头条上,是所有照片的第一位。不仅有他,当然也有杨厂长他们,还有在村里的照片,整篇报道,占了整整一个版面,这时难以想象的,要知道这是什么报纸,要知道这可是占了整整一个版面,这是什么待遇!



上面赫然写着“新农机带动农村走向新未来”的大标题,副标题则写着,“新式农机助力农业大发展,生态农业引领农村新未来”。



上面不仅详细介绍了李昭,什么三代佃农,从小就是小八路军,解放后用心学习,考上大学,极力发展技术,仅仅21岁就给国家农业带来巨大提升云云,总之就是一顿猛夸。当然也详细介绍了几种农机的运用场景,以及在李家村实地考察,观察到的效果,将使用前后得到的提升做了详细的对比。



最后当然是李昭的未来新农村计划,比较详实的介绍了李昭的生态农业概念,什么是生态链,如何运用生态链等。当然也做了一些隐瞒,比如按照李昭的嘱咐,里面并没有提整个生态农业最重要的一环,养蚯蚓,只说采用生物方法,最大限度利用有机质。



最后更是把生态农业称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在最后附上了领导的批示,这下李昭算是彻底出名了,颇有种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既视感。李昭也没想到,他的照片会被放在第一位,虽说出名要趁早,但李昭还是想低调一些啊,他可是知道,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特务的。



除了报道之外,农机项目的总结报告,也形成文件下发到了各地,这些农机开始按照文件制造了出来,也有很多人已经试用过这些农机,对于这个缺乏机械的时代来说,这么一套既便宜又实用的农机,很快就开始小范围的风靡起来。很多消息灵通的乡镇已经在走关系,希望早些拿到机器,好为秋播做准备了,要知道,这可是拿政绩的最好时候,只要播种面积上去,那就是大功劳。



这时再看到报纸的报道,当然引起了轰动,要知道这些农机都是简单实用的,最重要的是便宜,每个村子都能用得起,你说让村子掏几千买机动设备他们买不起,但这个他们是真的买得起。



不仅在农村引起了轰动,一些搞技术的也被影响到了,颇有种见了鬼的感觉,我这一直都在想怎么突破动力的限制呢,你倒好,直接来个不用动力。不仅能解决一定的播种问题,更是把灌溉的问题也解决了不少。还是那句话,不在于你设计的有多先进,主要看适不适合,李昭这些是几十年后得到证实了的。



当然,说回来,李昭正在试验的生态农业项目,在六十年后的前世就很难推广,虽然李昭计算着很有操作性,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严重的问题,比如人工成本问题、人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等等。而在这个时代,人力成本根本算是没有,只要能吃饱饭就行,能吃饱饭就代表着你能找到对象。



而六十年后的前世,这种只能扎根乡村的项目,怎么去吸引人才,怎么去给人才解决众多生活问题,估计都能把人烦死。其次就是这个是真的脏,想想原料,就能劝退一大帮人,但这个设想又真的适合现在这个时代。只要能吃饱饭,这里谁会在意脏不脏呢?



李家村,李昭父亲也拿到了报纸,看着报纸那是老泪纵横,这是自己孩子真的有出息了,看完这个,他又让大儿子拿着报纸去给村里的乡亲们都读一下,让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多么伟大。在这里还没走的张师长和刘山,也是惊叹连连,没想到能上头版头条,要知道这个头版头条的重要性。



不过张师长不知道的是,他们也上了报纸,在副版,也有这次正规军和民兵比武的详细报道,全文详实的介绍了这次比武的前因后果,两位老八路军事比武的延续,一如在根据地一样,没有战事,就相互检验战斗力。这篇报道之所以能成为新闻,主要原因是民兵赢了,还是在拼刺方面赢的,这就让军方不能忍了。



拼刺是什么,那是需要苦练的技能,拼刺输了,那不是指着鼻子骂他们训练不够刻苦吗。这时候已经有人在骂娘了,不知道张师长和刘山知道自己将要面临怎么样的日子后,还会不会这么开心?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也看到了报纸,她就是娄晓娥,这时她也拿着报纸去找她父亲,问道:“爸,这个李昭真的不行吗?他又有才华,年龄还和我差不多,现在都能上头版了,真的不行吗?”



娄董也是无奈的说道:“真的不行,本来我也考虑过他,但他太能折腾事情了,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反而更合适。咱们家现在要低调,他太引人注目了,如果找他,咱们家就会被放在放大镜下面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