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大早,就集合完毕,队伍又扩大了,农业部和机械部同时上交报告,特别是昨天傍晚的时候,两个部门又联合上交了未来新农村的计划草案,可是真的引起了领导的重视,派了一位专员跟随。而机械部和农业部听了李昭的关于未来农村的报告,又联系了一些相关专家,现在有五十多人了。李昭看着这么多人,也是发愁,村子的接待能力有,但去多了终究是负担。
一行人乘车赶往李家村,八点多就到了,刚到村口,就见村口停着两辆军用卡车,李昭也是有些茫然,怎么还有军队的人过来了。李昭下来和村口站岗的民兵打招呼,这里常年有两位民兵站岗,都是带着武器的,除非非常忙,不然这个岗一直有人,哪怕没有大人,也有半大小子在这里。
当然这里搭建的有草棚,李昭父亲还是按照敌后根据地那套在搞的,不为别的,就为了赶上征兵的时候,去报名,能够多送几个村民出去,毕竟不走出去看看,见见世面,很难有什么出息。这里的盘查也不算多严,毕竟是和平时期了不是吗?村里人就直接不管,外人则是要排查,毕竟这里周围都没有村子,只有镇上一个方向有人,平常人也不会专门往这里钻。
打过招呼后就给众人放行,他也问了一下军车的事情,结果给了李昭一个雷人的回答,说是老爹的老战友来了,拉了两卡车士兵,今天要和村里的民兵比比。听到这话,李昭也是无语,这是什么和什么啊,怎么就和军队比比了。
众人车子依次开进村里,卡车现在是进不了村里的,路没有那么宽,吉普车还行,卡车只能停外面,还好李昭他们这有站岗的人员,不会出什么问题。李昭这时也准备往村里去,还没走,远处又来了一辆吉普车,李昭挺好奇又有谁来了,他们村这个方向没有别的村子,来这里只有可能是来他们村的。想到这里,李昭就和其中一位民兵说,让他把人先带到村部,自己看看又有谁来了。
司机应该也看到了站岗的民兵,就把车停了,下车来问:“这里是不是李家村,我们要找李家村。”这人穿着军装,一看气势就知道是军人没错。
在听到是的回答后,接着对民兵解释道:“你看那两辆军车,就是我们师的。”说着还把自己的证件交给了民兵。这时从副驾驶也下来了一位,也是穿着军装,副驾驶下来的显然是首长,五十岁上下,长相挺普通的一个人,也没有什么标志,这时也和民兵说到:“刘山知道吗?我是听说他今天带了一个排的士兵到这来了,所以来看看。”
民兵显然不知道刘山是谁,只是和李昭说:“刘山是谁我不知道,但这证件应该没问题。要不你再这里盯一下,我去汇报一下。”李昭听到找刘山,就和民兵解释刘山是谁,这人他接待,让他别管了。
民兵不知道,但李昭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应该是那天听说自己家在这,那位就来找老爹了,然后看到村里民兵训练,就有了比试一番的想法。这也是当时在根据地的常事,两个队伍见了,哪有不比试一番的道理。李昭这时也对着来人问道:“我们不知道您是谁,但刘山的外号你该知道吧?”
听到对面问刘山外号,还是个小年轻,想来应该是根据地出来的孩子,就回答道:“白脸儿!可对?”
听到这个回答,李昭可以肯定,这位绝对是熟人,只是自己当时年龄小,不记得这位了,要知道,刘山的外号,在他们回京的路上基本都没人再叫过。于是说道:“那咱们应该是熟人,我当时年龄小,很多人都不记得了,我给你引路。”说着就跟着这位一起坐进了车里,也给对方介绍了自己家人。听到自己介绍,对方也是哈哈大笑,还真是熟人,不过就是不告诉自己,哎,老人的恶趣味。
带着老人来到村部,村部前的打谷场上已经摆开了架势,刘山带来的一个排的士兵已经排列整齐。而刘山正在和李昭父亲说话,自己带来的一大群人正在看热闹。看着又来了一辆车,众人都不知道是谁,但刘山不淡定了,待车停下,小跑过来,啪一个军礼,喊道:“首长好!”
这时老人也淡定下车,回了一个军礼,问道:“解释一下什么状况?”
这是刘山则是啪一下立正,报告道:“报告,师长!今天准备和李家村民兵排进行一次比武,请您指示。”听到这里,师长也来了兴趣。
回答道:“按计划执行,归队!”这时李昭的父亲那是认出了来人,也跑过来敬了个军礼:“大队长你好,第三支队,第一小队李海向您报道。”这位这时也回了一个军礼,然后就和李昭父亲抱在了一起,好多年没见的老战友了。
在出根据地的时候,他们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