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推崇它的是那些文艺青年,说难听点就是那些口味与众不同的少数群体,在大众都追捧《泰坦尼克号》为神作的时候,他们就很不屑的表示《卡萨布兰卡》才神。
不可否认两部作品都非常优秀,但这些文艺人士某种程度上就存在标榜与众不同的心理,他们喜欢跟大众反着来,喜欢高高在上指点江山。
《南州往事》这种根据真实改编,内容又拍得如此大胆的,对于这帮人来说那简直是难得的邪典盛宴啊!
比如豆瓣上那些小资文艺的,谁要是没看过这部电影,解读不了里面的内容,那都是落伍了,没有谈资了,在同行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了!
商业片最为讨厌的这帮观众,竟然就其妙的成为了南州往事的推崇者,它的故事禁得起推销,它的思想也足够深,文艺青年们将其捧为佳作!
有影评人解读了:“虽然是犯罪题材,但它却没有当年《古惑仔》那种教唆小青年变坏的导向,对影片记忆最深的是开头那个犯浑要为哥们挺身去砍人的小年轻,电影结尾被判刑十几年出来,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我就知道这部片寓意很深……”
有这些解读能力强的影评人参与,这下就连南州往事里暴力的部分都被赋予了积极教育意义。
它就不像某些评论说的,又是一部教唆他人做坏事的电影——那只是你们没有看明白罢了!
网络上就有这么一种特点:个个都是懂哥,每次都很忙,一问他就是刚下飞机,别讲什么年收入,问就是副业几百万随便玩玩起步。
所以网络上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傻乎乎的只能看到电影的表面,而琢磨不到深层的艺术意义……所以大家往往都懂了!
在《南州往事》的话题火了后,就连受人诟病的长镜头平铺直叙,演员方言粗口普通话混杂,都成了这部片里个性鲜明醒目的特点!
搞笑的是,之前的观众却因为这些原因,觉得这是一部不考虑观众,故弄玄虚的烂片,可没想到短短不到一个星期,就原地反转了!
饶是李垂文都想不到,《南州往事》竟然还能被盘活。
那些文艺小资的群体,纷纷吆喝着朋友、捧着爆米花去看了。
而人群就有一种从众的惯性,看到网络上大家都在追捧这部犯罪题材,不看似乎就落伍了,也纷纷钻进影院。
在有人在互联网上吹神作,有深度的前提下,确实能让更多人按捺住性子来琢磨,从结果来看,也确实有了不一样的观感。
至少比起那些幼稚的爱情片,那些笑点尴尬的国产喜剧,《南州往事》以一种冷峻写实的风格,鹤立鸡群。
电影火了,网络上的影响力开始传染到线下!
投资电影的张志波现在逢人就吹牛逼说他是电影里的男二号:“别看老子现在挺着个将军肚,当年可是一身肌肉,一根镀锌钢管从工地打到码头的爷们!”
那些个小弟就纷纷捧跟:“波哥当年比电影里要勐多了,乱世巨星这首歌就是给他唱的。”
张志波洋洋得意:“那是!”
这片子还专门带去海里给老杨看了,主角虽然不全是按照他来刻画,但整体上是源于他,据说他看完后也笑着说“还挺有意思的”。
在影片火了后,还让南州老街、旧码头桥底等地方成为了人们的网红打卡点,一些本地人纷纷给朋友讲述,当年这里就真的隔三差五有火并。
搞笑的是,当年真刀真枪流血的地方,现在成了网红地点,小情侣们来这里嬉嬉闹闹的打卡摆拍、谈恋爱!
嗅觉灵敏的商家还来这边卖柠檬茶赚翻了哩!
当年混混们为了一点地盘保护费,喊打喊杀也没多见几个子,最终却让卖饮料了蹭热度赚了钞票!
另外还让君悦这个名字,重新得到了南州高消费阶层的追捧。
张志波赞助了电影一笔钱,所以君悦以不改名的方式亮相了,伴随着电影火了,也吸引来了许多人想要观光体验。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君悦早在上半年就不搞声色犬马活动了,它已经转型成为了合法合规的素场,高端会员制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