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原始的炒作(二)
得是炒作方、明星以及金主爸爸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谓金主爸爸,其实就是参与电影或电视剧的广告商们。



别小看他们存在的意义,自古以来



能出钱的都是大爷。



后世电影娱乐整合营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借助电影为自己产品和品牌进行推广,成为众多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宣传的一种重要渠道。



但是多数企业与品牌在还停留在电影院投放个广告,用明星头像做海报等等简单粗放的阶段,但基于影视艺术的娱乐整合营销在好莱坞已经相当成熟。



可以说早就已经进入娱乐整合营销工业化2.0,甚至3.0时代,和华夏刚刚起步的娱乐整合营销相比较,差距可是相当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好莱坞的娱乐整合营销发展更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完善。



作为分担票房风险的惯常做法,电影中植入广告的模式在好莱坞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暗藏巧克力广告的《铁翼雄风》。



而1951年由凯瑟琳·赫本和亨莱福·鲍嘉出演的电影《非洲皇后号》明显拍出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镜头,是植入式广告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植入广告对于广大营销商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到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还一直竭力避免在电影中出现产品的品牌名称。



后来植入式广告正式发展成为由厂家免费提供产品作为电影背景道具,演员使用道具或者被演员波及。



而斯皮尔伯格为丑国植入式广告发展推波助澜的人物,1982年在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中,有Reese`sPieces糖果吸引外星人进屋子的情节。



随着电影的热播,一时Reese`sPieces糖果成为孩子们的梦之糖果,期销量猛增65%。



由此,电影植入式广告正式成为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



还有最典型的汽车,好莱坞大片《007》可谓经典,1963年阿斯顿·马丁DB5车型在《007—金手指》中首次亮相,随后阿斯顿·马丁就与007系列电影走到了一起。ωWω.GoNЬ.οrG



影迷在期待下一部007电影的同时也对詹姆斯·邦的座驾充满了好奇。



007间谍的个人魅力与阿斯顿·马丁汽车的形象如出一辙,此后阿斯顿·马丁也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电影之车。



甚至有一种说法:如果没有了阿斯顿·马丁、欧米茄和不加冰块的威士忌,邦的魅力至少减半。



在此之后,汽车植入电影的营销方式开始在西方经典影片中大量出现。



1998年的法国电影《的士速递》,刚一上映就突破法国的票房纪录,而该片在全球风靡,更成就了影片中那辆无所不能的标志407。



2003年丑国电影《偷天换日》中,主角驾驶着MiniCopper在装甲车与直升机的追逐下完成了一场惊天大逃亡。



同时也将MiniCopper的小巧灵活与精准的操控性描绘的淋漓尽致。



随着植入式营销的手法越来越成熟,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仅仅被动的影视营销远远不够。



因为这只能简单的提高品牌的展露度,于是一些企业开始抛弃只求在银幕上露一下脸的单调方式,出现的由汽车厂家主导的主动影视营销。



即让汽车成为影片中的角色,让汽车反客为主。



使其正式参与到影片的内容中,才能让汽车在潜移默化中与电影人物的风格相结合。



而这种以广告主体带入电影中的营销方式极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变形金刚》。作



为一部完全由汽车作为主角的电影,《变形金刚》中随着主角大黄蜂的活跃表现,它的原型车——雪弗兰科迈罗跑车也成为了电影中真真正正的“男一号”。



纵观好莱坞几十年电影娱乐营销发展史,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营销方式,已经由只有单纯的植入广告,成长为集植入营销、联合推广、衍生品授权开发、影视明星代言等多种营销手段于一身的专业营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