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2章 狗儿的选择
br />
“那是由什么决定的?”朱棣好奇地问道,他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居然还会思考这些问题。



“心态!”朱高燨道,“《黄帝内经》中不是说过吗?‘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足以说明,人活个百把岁,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现在的人,为什么过了四十,甚至有些过了三十岁,就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半辈子了呢?”



朱棣有所感悟,深以为然,“那是因为很多人都只能活个五六十岁。”



“这种人多了,渐渐地,世人就觉得,五六十岁而亡,是一件很寻常的事。太祖高皇帝活了七十岁,竟然算得上是长寿之人,足以可见,世人对寿命的认知。”



朱高燨故意引导他父亲往这方面想,并且道,“儿子觉得,身体需要善待,一个人的心态对身体的影响很大,若是长期对身体进行暗示,时间长了,慢慢地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只能活五六十岁,那怎么还能活得长寿呢?”



朱棣笑道,“有道理!”



他如何品不出儿子和自己说这些的用意,轻轻地拍了拍儿子挽在自己臂弯的手,道,“回头,爹跟你娘说说这方面的事。”



朱高燨轻轻地松了一口气,“也只有爹的话,娘才会听进去。爹,眼看天气热起来了,不如这两天收拾一下,儿子陪爹和娘一起去北京城,在那边小住一段时间,顺便让娘也散散心?”



“好!”



用晚膳的时候,朱棣便跟徐氏说了一起去北京的事,“让老三去倭国接替老二,老二尽快启程去澳大利亚岛,老大监国,老四陪我们一起去北京城,那边的博览会要开了,六部留部分人在应天府维持这边的工作,其余人都跟着朕一起去北京城。”



徐氏怔愣许久,旋即很高兴,她又能走出这宫城了,她还记得上一次跟着丈夫和儿子一起去北京,再绕道天津,从天津坐军舰从海上回来。



她走了几千里陆路,又走了几千里海路,见识了广阔无垠的大海,也见识了大明的强大。



“那我这两天就好好收拾一下。”



朱高燨提醒他娘,“到时候万国博览会,娘和爹一起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娘记得把礼服带上。”



徐氏不由得看向朱棣,她居然还要参加万国博览会的开幕式?



朱棣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你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让朝中的那些妇人们也跟着过去,早一点熟悉北京城,将来,迁都的阻力也稍微少一点。“



“是!”徐氏心里暗喜,其实只要她不刻意去隐瞒这个消息,等这场晚膳一结束,这个消息就会传递出去。



用过晚膳,朱高燨一个人回了西宫,朱棣留在了坤宁宫。



朱高燨离开的一年多里,朱棣来坤宁宫的时候比以往多多了,赶得上他们刚成亲那会儿,年轻的时候,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可这是夫妻二人在一起彼此舔舐伤口,为儿子担心。



一番温存之后,朱棣觉得,自己不用说什么,徐氏好像状态已经很不错了。



朱高燨一个人住在西宫,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了。



听到动静,狗儿进来了,服侍朱高燨起床,他站在全身镜前面,伸开胳膊,任由狗儿一件一件地往他身上穿衣服。



“你是愿意一直跟着我,还是愿意像马三宝那样出去做点事情?”朱高燨突然问道。



他也是看到狗儿鬓角有了白发,已经不再年轻了。



这是一个从小跟在他身边的人。



狗儿一听,惊得魂都快出来了,他以为自己哪里的言行不妥了,才让殿下有了这样的误解,忙往地上跪,却被朱高燨一把抓住了胳膊,“起来吧,你跟我说说你的心里话。”



狗儿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细想了一下,摇摇头,继续轻松地给朱高燨穿衣,梳头,一面道,“奴婢还是想跟在殿下的身边,殿下身边也不能没有人。”



“好!”朱高燨坐在镜子前,看着站在他身后,熟练地为他梳头的狗儿,“澳大利亚那地方适合养老,等将来,你老了,做不动了,就帮我去澳大利亚守住那里的产业,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