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21 科研的三种模式
思注意到邹娴不太自然的表情,就出言解释道:“梦鸽姐在开玩笑呢,我们做的是商业投资,肯定要考虑商业回报的。只不过,我们都不了解科研圈,也不清楚你们科学家能接受什么样的回报方式。”



邹娴道:“我以前从来都没想过这件事情,你有没有选项可以给我选择?”



高思道:“最简单的模式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就是直接拉科学家下海,把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说白了就是把科学家变成企业家。”



邹娴挑眉问道:“那其他选项呢?”



高思道:“第二种模式,是我们立项,然后公开我们的研究,包括每项研究的资金情况。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加入进来,模式有点儿类似于游学。研究期间,你可以享受一定金额的津贴,发表论文。”



邹娴追问道:“如果研究成果中产生专利,该如何分配?”



“专利会由我们与科学家共同持有。”



邹娴点头,表示理解。旋即又问道:“如果没有适合我的项目怎么办?”



“那就走第三种模式。就是直接发起一个新的科研项目。你可以自己申请,也可以拉上一个团队一起申请。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论文仍然归研究者所有,但专利会完全归我们所有。参与的科学家只享受科研津贴。”



“说白了,就是你出钱给科学家们满足好奇心?但是产生的价值不会跟科学家分享?”邹娴问道。



“你理解的没错。这就是风险投资的底层逻辑。你承担的风险越多,享受的利益就越多。你觉得,我设定的这三种模式能吸引到科学家或者科研项目吗?有什么潜在的问题?”



邹娴沉吟了片刻,说道:“如果是我,只要你的科研津贴能让我满意,我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种模式。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进行的科研,才是最纯粹的科研。”



“我觉得还缺少点儿什么。”旁边的李里出言说道。



“哦?缺什么?”高思好奇。



“你只考虑了职业科研人员的需求,还有一些人,他们也在做着研究工作,也很有意义,他们也需要钱。”李里说道。



高思一时间没有理解李里在说什么,就追问道:“能举个例子吗?”



李里道:“比如,马天培一直在研究空间识别算法,沈云妹在研究如何让人工智能作曲,还有那个符锴,他研究如何用眼控设备打游戏,这不都很有意义吗?能不能给他们更多支持?”



对于这个问题,高思直觉里的反应是:应该支持!



但该怎么支持?谁来审核项目?如何产生效益?高思心中没有答案。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