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无名干尸案(上)
事情还是得从这次清滨大旱说起。



其实清滨气象局对这次大旱已经早有预警,只是没有想到范围这么大,持续时间这么长。其实按照清滨的工商业和服务业和渔业的经济规模,就算是绝收也不会伤筋动骨,可是农民怎么办啊!多少农民一家老小可就指望着这点地里的收成呢!



清滨做出了紧急部署要求各个部门划分责任区域,全部下乡督导抗旱,有问题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马上上报,由上级想办法解决。



作为公安局的重要部门,办公室当然也在这次抗旱中当仁不让,甚至还得一边兼顾其他的部门抗旱工作,进行材料汇总,上报,抗旱物资的统筹发放等,而且他们自己也有负责的区域,这天,办公室的林副主任就带队来到了张家庄。



林副主任今年五十七岁了,原来常年担任市局机关的食堂主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事故,公安局食堂也在市里比较有名,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合理,关键是他还能很好的控制住成本。



要是有个大型行动,或者有半夜从外地押解回来的,他也能提前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从来没掉过链子,着实不容易。



局里上到局长,下到联防员,提起食堂老林,可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这次也是在他退休之前提拔一下,算是解决他的退休级别问题。实际上他还是分管食堂。



抗旱需要人下乡,这位林主任主动请缨,各位领导的事儿都多,就我没啥事,我去吧!



张家庄其实并不是旱情十分严重的地区,因为他们有三个机井还能正常运行。虽说正常应该是六口机井同时运行,但是赶上这种天气,有三口能正常运行那就相当不错了。还想怎么着?



林主任和张家庄的村支书老张头在田里一边看着大家努力想法抗旱,一边聊天,其实也是说的是工作的事儿。



林主任问:“是不是机井多一些就能情况好一点?要是再打几口机井呢?”



村主任说:“林主任你是不知道,前几年打井的时候就把所有适合的地方都打上了,就是西边的荒地都,哎呀,我才想起来,我们哪里是有六口机井啊,我们是有七口机井啊!我怎么把那口给忘了,真是太该死了!”



事情是这样的。张家庄的田地本身距离水源比较远,种地都得靠天吃饭。只要雨水有一点跟不上,张家庄马上就受灾。



三年前,一位从张家庄走出去的买卖人做运输赚到了钱,就捐给村里一些钱,可以用来修修路,修修桥什么的,算是富贵之后不忘家乡。



可是这些钱还不够,张家庄自己凑了一部分钱,乡亲们又捐了一部分钱。上级看他们抗旱的决心坚决,也给拨付了一部分专项资金。老张头大手一挥!这些钱全部用来打机井!



老张头日子都不过了也要打机井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让张家庄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另一方面由于缺水,张家庄常年只能种植抗旱的作物。可是抗旱的作物一般都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产量低或者价格低。



第二个是同样的作物,抗旱的种子贵。这就意味这张家庄的农民收入照着周边的村子差了一截!



这下钱够了,老张头咬咬牙把钱都用来打机井,以后张家庄也能像是别的村子一样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让农民都多赚点钱。



乡里帮着找来专业的打井工程队。



工程队经过缜密的勘测,在村里找出了六个最适合打机井的位置。



老张头大手一挥,那就都打上!连价格都没讲,



只是尾款比例高了一些,老张头说我们这是把过日子钱都给你们了,留点尾款也放心点啊!



要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没用多长时间,六口机井都打好了,口口出水,村民们都乐疯了,彷佛看到富裕的日子在向他们招手。



可是工程队的队长快哭了,因为他去找老张头要尾款的时候,老张头又说了:“你看我都没和你们讲价,这样吧,你再给他们打一口机井,我立马一句废话没有,钱一分不差的给你们。”



队长说你说的容易,可这是钱的事儿吗?能找的地方我们都找了,一共就这六个地方能出水,现在都出水了,一口废井都没有,我们没找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