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水围看地
着小破渔船早出晚归的出海捕鱼。



港岛本来就是沿海城市,本身就不缺海鲜,渔民出海捕鱼的船只也很小,捕到的鱼除了自己吃也只能拿去贩卖,赚一点微薄的生活费用,家里的孩子稍微大一点就跟着家长出海捕鱼。



至于上学?



港岛无比高昂的学费,别说是这些渔民还有普通市民,就是在中环上班的白领要让家里的孩子上学都得咬咬牙。这些渔民的孩子能识字已经算是不错了,港岛还要过些年才有免费的基础教育。



“老板,内地是什么样子的?”



郑娟好奇问道,张忠华虽然对外宣称是新加坡来的,但是他在港岛站稳脚步之后,自己来历对于公司的核心成员也就没再进行隐瞒。



“其实内地那边和这边也差不多吧,城里稍微好那么一些,农村和这里也差不多,不过免费的基础教育可能要多一些。”



张忠华有些感慨的对郑娟说。



国内的情况何况又不是这样,包括四九城在内的几座大城市还好,但是出了城都是农村,农民每天做工一天也赚不了几毛钱。



“港岛很多华资大老不都是从内地来的吗,包船王、董船王那可都是在港岛有些赫赫威名的大亨啊,内地可真是人才济济。”



郑娟由衷的感叹道。



包船王名叫包玉刚1918年11月10日,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汉口经商。尽管他事务繁忙,但却对子女非常严格。由于家庭还算富裕,他决定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zj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形成了历史上着名的商帮——宁波帮。



13岁那年,包船王到上海求学,学起了船舶,后来违背父亲的意愿没有进入大学深造,而是进入了银行工作。



1949年初,包船王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港岛另闯天下。



尤其是去年的时候,趁机扩大船队,完全是通过不懈努力和卓越见识发展为港岛一代大亨。”



东南亚华人谁不佩服包船王,宁波人太强悍了。改革开放初期就全部外出做起以物换物小生意,其中成就了无数商业大老。



说道包船王,张忠华又想起了另外一位大老,那就是霍先生,堪称楷模。



“包船王现在只有只有四个女儿,也不知道包船王那么多家产最后会便宜谁。”



郑娟笑着对张忠华说。



“包船王人生事迹也会写进港岛历史,也算是一代传奇人物功成名就啦。”



张忠华有些羡慕的说道。



大家怎么都关心人家的家产啊,低俗太低俗了。



未来港岛豪门争夺家产的事情多的去了,奥门那边死后几房子女争的死去活来不可开交,霍家几个儿女最终也是对簿公堂。



“这天水围也是真够落后的,你介绍下这里的情况吧。”



张忠华说道。



“天水围原为渔塘。其南为屏山,北面是辋井村和米埔自然护理区,西面为厦村和虾尾新村,东面为冯家围和东头村,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



这里被丘陵环绕交通不便,这里的人基本也走不出去,港府估计目前也不会规划这里。土地大部分都在这里的村民手中,一尺也就1港币多点。



不过这里缺水缺电,如果是办工厂肯定不行,但是咱们在这里建养殖场还是没问题的,养殖场对于水电的需求比较低。”



郑娟看着眼前的天水围很是唏嘘,她只知道天水围穷,但是想到竟然这么穷,这还是第一次到新界这边,在这里建厂水电先不说,运输就是个大难题。



“建养殖场最合适的位置是哪里?”张忠华问道。



这里这么落后难怪开发商不开发这里,港督府不把这里的交通问题解决了,港岛开发商肯定不会开发这里,这不是有病吗?



“也就坑口村那里比较合适,靠近海湾可以走航运,不过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