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终章 九三年(廿三)
航海法等,把本国的棉纺织业搞出来,搞成工业革命的支柱力量。



那么,大顺靠田亩制度,让资本禁止往耕地上流,让商业资本而是往工业上流,最终通过工业发展,消灭商业资本这个单独存在的东西,让黑马变成马,日后白马、黑马、黄马,哪个快骑哪个,从而逼出来一套让世界其余国家绝望的工业力量,行不行?



实质上,刘玉的工商业未来的思路,一直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的。



只不过,为了达到目标,走看起来最短的直线,在现有条件下,恰恰是最艰难的。



所以,他才曲线绕圈,故意曲解老马说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里面所阐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的关系。



扭曲成“粮食是为了填饱肚子,人们用粮食而不是爱粮食,所以工商业只是对粮食的一种分配”。



由皇帝最担忧的造反问题、江山不稳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人吃不上饭可能会造反”这个经济学基本不说的道理出发,把粮食和工商业发展绑定在一起,混淆视听。



随后的改革,刘玉让大顺的农业生产力提升了吗?



实际上,刨除掉黄淮水患的因素,基本上没提升。



那为啥几乎一年一赈的苏北地区不需要赈济了?



因为大顺造舰、军改,所以朝鲜、日本、南洋的可作为商品的稻米,都可以算作大顺的稻米。



于是在军舰和刺刀的支撑下,刘玉似乎给大顺的许许多多人展示出他的话,是对的——工商业,真的能吃饱。



这句话的本质,是对外扩张、殖民,确实能解决吃饭问题。



但是,用的是工商业的掩护和混淆。



他为什么非要先造舰、军改、扩张?而不是在大顺内部,上来就辩经否定“重农轻商”、“重本逐末”?



因为他上过小学,算了算,按照人均560斤粮食的联合国定的温饱线,就大顺现在的人口、耕地、亩产、技术水平,绝对会狂打他的脸。



并且他也清楚,在18世纪,东亚和西欧的生产力水平,绝不是东亚生产力落后,不闭关锁国就会被生产力发达的欧洲冲死。这纯粹是刻舟求剑,拿20世纪初的剑,划18世纪的船。



真正的问题,是欧洲的商业资本,反动透顶,想吃独食。欧洲的手工业,阻碍进步,非要出台各种限制令。



所以,要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分析问题都分析错了,多半会得出一个错误答桉。



既然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了,那么怎么才能爆锤欧洲反动的商业资本?怎么才能废止英国阻碍自由贸易的行政法令、商品列举法审查?



造舰。



造舰、下南洋、伐日本、打一战,一气呵成,反过来又验证了刘玉在大顺的“预言”——工业是未来。



虽然,这相当于是拿黑马跑赢了黄牛,来证明黑色比黄的快——比如说,四十多年前,大顺的棉布生产水平并么有显着的提升,但却明显改善了松苏地区的生活水平。刘玉借此大谈工商业的伟大意义,但仔细想想,松苏纺织从业者生活水平第一次提升,貌似和工商业关系并不大,而纯粹是大顺造舰下南洋,爆锤了荷兰,抢夺了由荷兰开拓的南洋棉布市场,由此毁灭了苏拉特的棉纺织业、顺带抢到了南洋的稻米大宗定价权……



但是,刘玉非说黑马跑赢了黄牛,是黑色比黄的快,至少他是这么解释的。于是,这也让大顺内的很多人,确信未来还有工商业发展这条路,刘玉说的工商业是分配粮食的一种手段不无道理,貌似也说得通。



既如此,好像未来真的可以照着工商业容纳上亿人口的思路,朝前走。而不是困在李刚主等辈一直绕不出的“工商业容纳不了那么多非农业人口咋办”的绝望。
(3/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