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会议
燕京王宫,明德殿内。



一群紫袍大员安静地走入。



正常的朝会是在宣政殿开启,三日一朝,历史上有的皇帝会间日朝会,勤奋的每日一朝,最夸张的一日两朝。



李彦认为那样频繁的朝会完全没有必要,哪怕在政权初期,事务繁多,依旧定的是三日一朝会。



而没有朝会的日子,有时会将重臣召集,在明德殿内开个小会,其他时间任由中书省和都督府自行运转。



此时就是重臣会议。



中书省右相蔡京、左丞朱武、右丞吴用,都督府左都督卢俊义、右都督花荣、同知都督时迁,吏部尚书高俅、户部尚书柴进、兵部尚书丁润、礼部尚书李格非、工部尚书凌振,以及暂代公孙昭的刑部侍郎裴宣,共十二人。



他们手中拿着奏章,来到殿内站定。



一群内侍在蓝从熙的带领下,来到众臣面前,将奏章收上去。



无论是因为简王和衣带诏的关系,还是如今在宫内的身份,众臣对于这位太监都是挺客气的,连曾经诛阉党的高俅都微笑道:“劳烦蓝都知了!”



蓝从熙满脸堆笑,姿态很低:“不敢当,不敢当,诸位可别折煞老奴……”



李彦禁绝那种眼见新朝将至,将儿子阉割了当内侍,将女儿千方百计地往宫里送的行径,严惩了几十起后,暂时止住风气。



如今的王宫内,宦官和宫婢的数目很少,大部分都是留守在汴京的王宫,开封府投降后,一并带入燕云。



李彦称王住进王宫后,这些下人安定下来,而蓝从熙作为保护简王的功臣,也顺理成章地在宫内任职,这位大太监的能力很强,宫内打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上谦虚谨慎,引得内外称赞。



至于对简王的安排,要等到称帝时期,才与其他功臣的爵位一起封赏。



言归正传,众臣的奏章收好,由内侍摆放到御案上,蓝从熙再将之分门别类,一切安排妥当了,再转入殿后通报。



不多时,李彦走了进来,惯例第一句话:“赐座!”



“谢殿下!”



内侍们将十二个圆形杌子搬上,群臣齐齐谢恩,看到李彦坐在了御案后面,才坐了下去。



与总教头时期相比,这位燕王殿下越来越有威严,如卢俊义、花荣等人已经不再称呼兄长,却又没有觉得彼此间一下子变得生分疏远,反倒有种顺理成章的感觉,此时坐好,等待这位阅览。



群臣们知道,这位在太学时就展现出过目不忘的本事,更是博闻强识,看起奏章来飞快,并且完全不是一目十行,而是将内容了然于心。



而李彦也对奏章有所要求。



曾经向太后就告诫过赵佶,文臣有时候会使坏,将奏章写得文字艰深,典故重重,晦涩难懂,为的就是让君王看得头晕脑胀,不自觉地将权力交托下去,不止是宋朝,每朝都有类似的事情。



但奏章过于繁琐不行,太过简略也绝对不行,因为那往往是结论,缺少必要的前因后果,数据支撑,细节详略。



如果只看结论,那要奏章做什么呢,各部门办事便是……



所以奏章其实是极为考验官员水平的,如今燕国初建的政府班子,就展现出了参差。



位于第一梯队的,无疑是中书省的三位。



蔡京自不必说,本就辗转各部,对于政务极为老道,作为目前唯一的宰相,六部的情况总能被他以最精要的文字概括出来,如果赶时间,甚至只看他的奏章,都能对于目前的局势有所明了。



而朱武和吴用起初也有心这么做,但很快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远不及蔡京的水平,就开始扬长避短,具体到专项的重大事务中。



所以单单阅览这三位的奏章,既能看到朝廷的大局,又能看到关键事务的具体处理方针,最是舒服,中书省之位,他们是完全合格的。



第二梯队的则是李格非、卢俊义、花荣、时迁、柴进、凌振、裴宣。



在各自专业的领域里,做得都合格,奏章上言之有物,也能让李彦迅速了解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