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百六十九章 正式称王!
推迟了建造时间。



皇宫确实不可能将就,这不是节俭不节俭的问题,杨坚算是比较节俭的帝王,在建造大兴和太极宫时都毫不含糊,因为这是凝聚国运人心的行为。



什么地位的人就要做符合地位的事情,九五之尊住的地方破破烂烂,不合礼制,那不是爱民如子,那是自己给自己找事,该建造的要建,别像杨广、武则天那样瞎折腾就行。



所以一旦定都燕京,就必定要新建皇宫,但时间上要往后推迟推迟。



毕竟建造一座符合天子规模和规格的宫城,花费太大,举个与燕京联系最深的例子,三百年后修建的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才建成,单单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整整十一年,朝廷派出无数匠人,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



具体的采集工作,还是各地老百姓做,珍贵的木材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就是形容这种代价。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而那还是在朱棣统一了全国的前提下,在称王阶段,李彦是不准备兴如此浩大的工程,称帝后再正式施工也不迟。



接下来的战争,必然有大量的奴役,一部分北上修长城,另一边部分可以充作营建皇宫的苦力,再将工期延长,减轻负担。



李彦已经对工部下令,修缮现有的旧王宫,让它到达能够承担中枢行政和后宫居住的基本条件,同时让工部官员给出新皇城的具体营建规划。



对此各国使臣也有耳闻,为之啧啧称奇。



相比起他们国家里面,那些喜欢修奇观的统治者,此举才是真正的仁德爱民。



从种种处事细节,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这位燕王殿下,能够真正统治这片最为富饶的天朝上国。



所以四更刚至,天色仍是黑沉,王宫前的街道已经变得热闹起来。



各国使臣起得极早,都提前要求驿馆的吏员领着他们,来到王宫集合。



然而等他们到达时,发现乡军团上下、各州县官员,乃至梁山好汉们,都早早侯在了这里,有些人甚至摩挲着大脑袋,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



在场熙熙攘攘,足有三百人之多,这就是新朝的第一批臣子了。



里面有乡军的骨干,有梁山泊的头领,也有山东郓城县令时文彬,这类治理当地突出的归降臣子。



而无论是谁,无论情绪上多么激动,此时都半点没有吵闹,静静地期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不过庄严肃穆的礼仪还未开启,接地气的一幕就出现了。



街道两侧的长廊内,一个个早点摊位开门营业。



朝会起得如此之早,抵达御街上的官员,基本都是肚里空空,此处却卖着各色早点,甚至考虑到南方北方,不同地区的官员口味,还是种类繁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不能让官员们空着肚子,久而久之身体也会变差,所以让他们在长廊中吃饱喝足,正式进入王城,入朝办公也不迟。



这并非独创,宋朝就有,但凡是优点的,新朝都会沿袭下来。



使臣们也享受到了这般待遇,崔崇用和金仁存一边吃着可口的早餐,感觉身体在晚秋的寒风里暖和了起来,一边想到被女真人蹂躏的国家,眼眶又不禁大红:“我高丽何时能复国啊?”



其他使臣则默默观察,窃窃私语:“这次封王大典,或许更像是一次例行的早朝流程!”



确实如此,毕竟是称王,不需要如称帝一般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步骤要简略许多,更多的还是将朝会及办公的流程定下。



当众臣子用餐完毕,从正门进入王城,经过一条数百步长的御道后,就直通明德殿。



没有过多深入,这里就是上朝的殿宇,当然现在不能入内,而是要在外面等候。



以前宋朝的臣子,是按照文武分东西两班,在东西阁门列队等待上朝,此番使臣却发现,新朝的臣子并没有文武泾渭分明的站位方式,而是按照品级前后排列。



品级越高的紫袍高官,站得越前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